中新网太原8月19日电 题:病理科医生:细小切片中把握患者生死

作者范丽芳

从每天提取被福尔马林浸泡过的大肠、肺部等人体病变组织标本,到工作结束后可以吃得下饭,大多数病理科医生需要3到5个月的适应期。而作为“医生的医生”,病理科医生不仅要克服上述生理反应,还必须尽早给出病理报告,判断患者是否身患癌症,该如何治疗。

中国首个医师节之际,记者跟随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郗彦凤,探访了病理科的工作日常。

多数取材室的医技人员刚上岗时都会有生理反应,连续多天吃不下饭是常事。 韦亮 摄

克服生理反应

病理科在医疗过程中主要承担病理诊断工作,包括通过活体组织检查、脱落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为临床提供病理诊断依据。虽然病理科医生不直接告诉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却是临床医生治疗的“金标准”,尤其对于肿瘤患者而言,病理科医生的一纸报告便是患者的“生死判决书”。

早九点,病理科登记室窗口排满了等候送检标本的人。山西省肿瘤医院是山西省医学重点学科,该省许多疑难病例的标本都会集中于此。“这里主要接收小标本,有的只有针尖那么大。”郗彦凤介绍。

相对于小标本,要处理手术中取出的大组织,医务人员不仅要忍受福尔马林的刺鼻味道,还要经常面对沾满粪便的大肠及腐烂的人体组织。36岁的病理医生常江正在近距离观察一块肺,“像这个白点部分都是有问题的。”他一边向助手描述病变情况,一边测量组织大小并切取标本,“如果标本选不到位,那做出来的结果也会有偏差,导致后续的治疗无法对症”。

多数取材室的医技人员刚上岗时都会有生理反应,连续多天吃不下饭是常事。“慢慢就习惯了,工作十几年,大家甚至可以一边吃饭,一边观察这些人体组织。”郗彦凤无奈笑言。

工作人员正在将标本制成切片。 韦亮 摄

日看2000张切片

接收标本,取材,脱水包埋,然后打号、切片、染色等,直至形成病理报告,看似简单的几页纸,却需要十几个环节无缝连接,且环环相扣。

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有工作人员62人,虽然这里是目前山西人才最多、规模最大的病理科,但面对每天将近2000张切片,工作人员也只能连轴转。采访现场,记者看到这里的医生与其他科室不同,每人桌上放着一台显示器。

与其他科室不同,每个医生的桌上都放着一台显示器。 韦亮 摄

郗彦凤介绍,科室医生每人每天要看200到400张片子,一坐就是一整天,忙的时候上厕所都要小跑着去。一般来说,一份病理报告的出炉需要3到5个工作日,如需进一步检查,则要更长。

“天天都这么大的量,如果今天看不完,明天就会越堆越多,我们只能加班加点干完。”从事临床病理工作25年的郗彦凤因长期使用显微镜,不仅颈部僵硬,眼睛也不能接受强光刺激,“有太阳的时候就必须戴墨镜,不然就一直流泪”。颈椎病和眼疾也成为病理科医务人员的职业病。

医师缺口较大

为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病理科有一套严格的查错机制:住院医师负责初检,病理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负责复诊,科主任或主任医师负责科内的病理诊断和复查工作。

郗彦凤说,工作中常会看到新型的病变,“当大家通过各种手段最终对它做出诊断的时候,那就是病理科人的成就感吧”。

病理科医生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还必须掌握影像学、分子学等,成熟的病理科医生成长期往往需要5到10年的时间。门槛高、压力大、责任大、收入低等因素导致病理科呈现全国紧缺的状态。

遇到疑难病例,各科医生进行会诊。 韦亮 摄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执照的病理科医生仅9000人,按照国家卫健委每100张病床配备1至2名病理科医师的配置要求计算,病理医生缺口高达9万人。

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恶性肿瘤持续高发。“每天看到那么多人被‘判死刑’,而且患者日趋年轻化,我们也非常难受。所以希望大家要爱惜身体,少熬夜,少吃垃圾食品,正确减肥,营养均衡,保持阳光的心态。”郗彦凤建议。(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