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近日据媒体报道,足协秘书长刘奕在上海市足协代表大会上寄语上海足球人,要向伦敦看齐,未来能拥有多支顶级球队。并且还以比利时足球为例来激励上海,希望可以在足球人才培养上取得更高成就。

谈到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规模,刘奕认为上海的目标可以放眼伦敦—那里有15家顶级俱乐部,包括5家英超和4家英冠球队。伦敦的城市规模跟上海类似,人家能做到的,为何上海不可以做到?!以伦敦足球为蓝图,足见刘秘书长对上海足球是寄以厚望的。

单从激励的角度来看,刘秘书长此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站在中国足球这个多事之秋,当遍及中超+中甲+中乙,有大量职业足球俱乐部纷纷解散的节骨眼,此话则显得有点不合时宜,有些不切实际,颇有画饼充饥之嫌。

光从足球市场的规模来看,上海目前勉强能“养活”两家中超球队,原中甲球队上海申鑫解散一幕至今让人历历在目。所以,别说多增加中超球队,就是中甲球队都勉为其难,更别说跟伦敦一样,拥有多支顶级俱乐部了。市场决定一切,中国足球市场搞不活,这些都只能是望梅止渴罢了。

对此,有记者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向他喊话,表示别放眼伦敦了,先把自己眼前的事儿弄清楚吧。(下图)记者赵宇写道:“别放眼伦敦了,中国足球还是先把自己眼前这点儿事儿‘放眼’清楚吧。既然准入原则那么多不切实际的问题,今年修改不修改? ”

好高骛远,不如脚踏实地解决现实问题。今年解散的俱乐部中,有的就是因为“准入条件”不满足而一拍两散。这些年,足协为了向欧洲足球和五大联赛开齐,制定了各级联赛准入规则,初衷不可谓不好,但到具体的执行层面,却出现了很多没有意料得到的问题。

难怪记者问他那么多不切实际的问题,今年修改不修改。而且还有俱乐部必须采用中性名称这个规定,本意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也是导致投资人撤资的原因之一。投资足球本来就不赚钱,如今连冠名权都没了,人家不会不懂得衡量利弊。

另外,天津天海的解散让人惋惜,但它并不是没有存活的机会,如果当初足协没有规定俱乐部禁止跨省转让,那么天津天海可能变成广东天海或河北天海,虽然俱乐部搬迁到了外地,但起码球员能保住饭碗,俱乐部的整体依然可以继续照搬运作。这点至少比一拍两散的解散俱乐部强多了。

俱乐部禁止跨省转让,足协的本意可能是保住一个城市的足球血脉,但实际情况看来,却导致一个更坏结局的出现。所以,对于中国职业足球来说,俱乐部的生存是第一法则,如果做不到这点,更别提更高层次的准入制度,也别谈什么保住城市血脉,通通不切实际。

政策的制定原则,首先是保证俱乐部的生存,先生存,再图发展。二是吸引投资而不是排挤甚至打压投资人。其实,中国足球从来不缺少伟大的目标,缺的是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政策的制定需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制,就像一个婴儿,路都走不稳,你却要求他百米跑必须多少秒,能达标吗?不可能啊。那么,这些不切实际的政策,改还是不改呢!元芳,你怎么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