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看到一则视频:苏州8岁男孩谬苇杭,在疫情这个特殊的漫长寒假期间,学会做30多道菜。


视频中的他,只不过刚刚高过灶台,却能够熟练的拿着刀,像模像样地将胡萝卜、洋葱切成细细的丝,然后又切成小细块儿;轻轻打蛋,搅拌;然后起火,放油,将蛋倒入锅中,一会,黄灿灿的炒蛋出锅,放置一旁。


整个工序一气呵成,俨然一副“厨房小达人”的样子。

这是要做什么呢?原来,近日,扬州要举行世界美食之都的揭牌仪式,小苇杭做的正是那道著名的“扬州炒饭”。还在爸爸帮助下,制作成视频,放到网上,算是对家乡美食的一种赞美。

看着已经装盘的完美“作品”,隔着屏幕的你,是不是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呀!


“我想,算是一种传承吧,总归要做一点东西给自己吃”。镜头前的爸爸满脸自豪的说。


特别欣赏“传承”二字!

身为父母,不是仅仅给予孩子生命就够了,更要传承给孩子一些精神和技能。要让孩子懂得,除了好好学习,更要学会照顾自己,掌握生存的本领。

民以食为天。让孩子适当沾染“烟火气”,在灶台烟火间,以食之味品生活滋味;于一粥一饭中,学会动手,更加独立,感悟幸福,更加热爱生活。

做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孩子,接地气的孩子,将会终身受益。

“烟火气”关乎生存

如果得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身为一位妈妈,最想留给孩子什么?

教会她学会做饭,学会微笑,学会生活。这是日本电影《小花的味噌汤》中,一位罹患癌症的妈妈千惠留给5岁的女儿小花最宝贵的遗产。


千惠是一名乳腺癌患者,在和丈夫信吾结婚前,就做过手术。虽然医生告诉她不要怀孕生孩子,但千惠深爱着自己的丈夫,知道他特别希望有一个孩子。于是,顶着危险生下了小花。

小花的到来给夫妻俩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可好景不长。在小花1岁半的时候,她的病复发了。


小花4岁的时候,千惠发现乳腺癌已经转移到肺部。她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时日无多了。她想给女儿留下些什么。

于是,在小花4岁生日那天。千惠送给女儿一件生日礼物,是一条小小的花围裙,而爸爸的礼物更酷,是一套小学生用的刀具。

从那天起,每天清晨5点,千惠狠心将睡得正香的小花从被窝里拽出来。给她系好碎花围裙,用爸爸送的刀具,开始学做菜,尤其是防癌的味噌汤和糙米饭。

每次,千惠和丈夫紧张兮兮地盯着女儿煮汤,放菜,惊叹着望着女儿稚嫩的小手切着日式豆腐,端着热气腾腾、几欲翻洒的味噌汤去给爸爸尝。


在阿花5岁的时候,千惠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完了人生。

而在过去的一年中,在妈妈的精心教导下,小花能够挑菜、择菜、摘菜,做出各种精美的日式点心;还学会了洗衣服,叠衣服等日常家务。

学会了煮松软健康的糙米饭、制作漂亮美味的寿司,还在自己的5岁生日那天,第一次做了一大坛子大酱!


千惠曾对小花说:“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相信这是一位妈妈教给孩子的最受益的话!

对孩子最深沉的爱,就是教会他们独立生存,爱人爱己爱生命;更热爱生活,这远比人生中其他的事情重要的多!

而教会孩子学会做饭,是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中写到:“芬兰学生每天到学校,第一件事不是学习,而是动手为自己准备午餐,先由任课老师领着学生研究食谱,然后再去‘厨房教室’大展身手。


在热气腾腾的厨房烟火中,我们完成一日三餐,一粥一饭的日常生活。不要小看这做饭的烟火,因为它确实和生存密不可分。

烟火中,感悟幸福

从厨房中飘出的烟火色,能看出一个家庭的幸福度。

在明星蔡少芬的微博中,关于两个女儿做饭的动态占绝大多数。

比如只有6岁的包子妹妹,已经能够熟练拿着小菜刀,切着蔬菜,肉条,倒油炒菜的姿势也是十分老练,做出的成品也甚是好看,美味。


让妈妈蔡少芬非常骄傲,禁不住发博表扬:“用心做菜的小厨师”

在蔡少芬看来,做好一顿饭不但能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让孩子收获解决问题后的幸福。

因为“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和修行”!

早在P仔4.5岁的时候,每每我在厨房包饺子,他总要“捣乱”。他会将我已擀好的饺子皮两两重合,按在一起,又揉成一团,美其名曰做一个“小兔子”饺子;或者将饺子馅儿弄得满桌,面粉也会弄得满身。

但我从不责备,总是鼓励。为他的能干不住的表扬他。

有时候,他也会为总是包不好一个饺子,而发脾气,生气将饺子扔在地上。我安抚示范,看着他终于成功完成自己的作品,虽然有些“破碎”。


我也会把他包的饺子做上记号,让他自给自足,享用劳动成果。看到他吃得一脸满足的样子,我也是满心欢喜。

久而久之,厨房成为我对孩子的“秘密乐园”。


在和孩子共同准备食物的过程中,我会告诉他蔬菜的名称及做法;问一下今天和小伙伴的玩耍,有哪些开心、不开心的事情。难得的交流机会,就在这烟火缭绕中完成。

孩子从其中体会到了一道菜从选材、调配、烹饪的工序,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在选择和创造中,培养了他的信心,独立以及美妙的幸福感知度。

美剧《年轻的教宗》中,教宗对小孩说:上帝存在于你喜欢的每一件事情当中。如果你喜欢做饭,当你兴致勃勃地准备填满自己的肠胃的时候,就是离上帝最近的孩子。

每个会做饭的孩子,相信都将会成为人生赢家。


他们赢在拥有一块静谧之地,安放自己的幸福与失意;在大火烹炒中感受指点江山和快意恩仇,在烟火缭绕中,渐渐的成长,不断完成自己的人生修行。

烟火气,其实是接地气

一段时间,霍启刚和郭晶晶的育儿经验被广为传诵。两夫妻自结婚以来,一直很低调。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是特别接地气。

霍启刚经常晒出和孩子们一起下厨的照片。比如这张:霍启刚站在7岁儿子的身后,手把手的教儿子如何做咖喱虾。

而小女儿霍中妍则在一旁观看,由于身高不够,露出桌沿的小脑袋时不时的晃动,虽然还小,但是已经迫不及待地也想参与进来,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两人手中的虾,对哥哥和爸爸在做的事情也是充满了好奇心。


这就是一副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洋溢着温馨和谐。

平日里,霍启刚夫妇特别也注重对孩子的动手能力教育,比如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洗车,一起体验洗车工这份职业,在用心的劳动过后,让孩子们体会到这份职业的艰辛和不易。


比如带着孩子去插秧,通过这样的劳作让孩子们明白农民伯伯的艰辛,懂得只有努力才有收获的道理。


有网友感叹:如此接地气的教育,才是真正的豪门教育,才是真正的富养。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应该将孩子束之高阁。而应该让孩子深入生活,贴近生活。

经常带孩子到菜市场去走一走,教孩子挑选鱼肉果蔬,闻一闻鱼腥味也是好的,学着砍砍价也不错;

让孩子飞奔在田野,在秋收后的麦田里,数一数农民伯伯遗落的麦穗,亦是一种收获。


回到家,在厨房这片天地中,让烟火缭绕,在一道道工序中,煎炒烹炸;让色香味勾起家人们的味蕾,何尝不是一种成就?

孩子浸染于人间“烟火气”中,才更接地气;深处于市井中,才更能深味人间百态。越懂得,才能越慈悲。

烟火气是一种力量

烟火气总能够恰如其分的抚慰人心,能在人们伤心失意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温暖,让你不再沮丧,充满力量!

在广东,P仔和露露在冬天还是会长“冻疮”。每次冬天一来,就畏畏缩缩。

但当到回到了家里,看到厨房沸腾的烟火气和闻着饭菜的味道便会开心的哈哈笑,我想食物给了他们很多力量,让他们觉得这点寒冷算什么,因为有妈妈刚出锅的饭菜在等他们。


而于此同时,它也给了我很多力量。每次加班到凌晨的时候,老公留在厨房里的一碗香浓的排骨汤是心灵的加油站,鼓励我向前,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在生活压得自己喘不过气的时候,我也喜欢一头钻进厨房,在垂涎欲滴的西红柿、嫩的发亮的青菜、挺直了腰杆的小葱、黄澄澄的玉米里面斟酌出合适的搭配。


在柴米油盐之间,不紧不慢的享受着做菜的乐趣。扑鼻的香气让自己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感受眼前的欢喜,让面对糟糕环境的自己更有力量。

烟火气的力量,从来不是一人的欢愉,更是多人的信息。

特别是疫情带来的加长版寒假,饭店关闭,外卖停送,它让千万户家庭在紧急的情况下在满足温饱的同时候,感受生活的美好,让对抗疫情的我们更有力量,不会对生活失去信心!


就像牛皮明明说的“对中国人来说,只要还有美食和家人的爱,一切难关就会过去。

只要还有烟火气在,这个世界就不会有多糟糕,就会有力量等待一切都好起来。”

因为,胃暖了,心就暖了;心暖了,世界就亮了!

就凭着家家户户日日飘出的袅袅烟火,阵阵饭香,我们的孩子就是幸福的孩子,我们的国家就是那个充满力量的中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