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包立德是一名美国人,住在清华大学旁边,经常给中国和外国的知名媒体写评论,他渴望融入北京的生活之中。包立德则觉得有点沮丧,他已经在中国生活了7年,在北京也有4年,但依然被人当作“老外”对待。

北京五道口一带,许多商店的招牌都是用三种文字写成的:中文、英文、韩文。一名中国人走在这里,如果想问路可能都会遇到困难,因为擦肩而过的往往是韩国人。基本上,这里有三分之一的中国人,三分之一的白种人和三分之一的韩国人。有人说这里给人一种置身联合国的感觉。美国人、韩国人、日本人、俄罗斯人……他们为什么选择留在北京?离开了家乡,他们在北京住得怎样呢?


2005年3月,“新秀水”市场开张,当时就读于首都经贸大学的俄罗斯姑娘阿廖娜利用课余时间站柜台。秀水街和雅宝路一带有很多俄罗斯商人,阿廖娜既懂俄语又懂汉语,做丝绸生意的老板自然乐意雇用她。摄影/安东

包立德已经记不清那次谈话是如何开始的了,总之他在北京的地铁上与一群首次来北京游玩的黑龙江人聊了起来。他说“欢迎你们到首都来”,就像主人欢迎客人那样。但是黑龙江人并不买账,他们马上语带反驳:“应该是我们欢迎你,不是你欢迎我们。”显然,这些黑龙江游客到北京旅游时,并不习惯被黄头发白皮肤的“老外”欢迎。包立德则觉得有点沮丧,他已经在中国生活了7年,在北京也有4年,但依然被人当作“老外”对待。

包立德是一名美国人,住在清华大学旁边,经常给中国和外国的知名媒体写评论,他渴望融入北京的生活之中。


外国人在北京的分布地区示意图

地图中所画出的范围是外国人在京大致的分布区域,由于京顺路沿线和沿温榆河一带的别墅分布比较分散,所涉及的区域比较大,所以该范围圈得比较大。另外,有些分布圈也有特定某国人聚居的特点:五道口的留学生圈里以韩国留学生居多;燕莎、凯宾斯基饭店的欧美圈里是以德国人居多;而京顺路沿线的欧美圈里则以美国人居多。

北京的诱惑

包立德先到了南京再南下广州,他曾经在中山大学当了2年英语老师,然后才转战北上,在北京一住就是4年。他至今很回味广州的风物人情,当我问他为什么还是选择北京时,他反问我:“你不也选择了北京吗?”北京,在老外的眼中,同样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机会”对老外其实有很多重含义,它可以是实现自我的一种途径,它可以是广阔的市场和更高的利润,它更可能意味着一位温婉可人的中国女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