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的见面并没有如今偶像剧的拥抱、热吻,黄永玉问张梅溪:“如果有一个人爱你,怎么办。黄永玉、张梅溪和儿女。

5月11日,96岁的画家黄永玉为妻子张梅溪过世所写的讣告在媒体上发布,宣布妻子于5月8日辞世,终年98岁。

世上最难过的阴阳别离,老顽童用极简的文字写道:“多年的交情,因眼前的出行限制,请原谅我们用这种方式告诉您”。

对于曾经的私奔少女,携手一同走过70余载,黄永玉用他最擅长的简练又幽默的话术写出了深情,亦有到了颐寿之年的通透。虽是讣告,却写满了人生的浪漫。

part1:少年郎

百年前的湘西凤凰还是一个真正古色古香的偏僻小城。有多小呢?那时候的学校里唱歌,全城人都能听得到,许多时候连母鸡下蛋的声音也都可以清晰听到。老黄家是凤凰城内的时髦望族,城中的照相馆、邮局就黄家第一个开起来的,除开黄永玉的父母都是学校校长,这个家族还出了一个大作家——沈从文。

图为沈从文与黄永玉

1924年,凤凰的老黄家在常德生下一个大胖小子,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定名为黄永玉的娃一生都走在时髦最前线。

黄永玉的成长是最动荡的年代,原本还算不错的家境逐渐中落。性格调皮不爱被约束,16岁的他选择辍学自己讨生活。

离开圈来圈往的凤凰古城墙,他去过安徽,又到了福建山区小瓷作坊打工,负责把瓷坯运到火窑。

少年懵懂不经事,老板还很苛刻,没有工钱,只能给很差劲的吃住。离乡后的少年全然没了曾经的傲气,明白要脚踏实地才能走好每一步,一待就是一年多。

沱江水贯穿凤凰古城,滋养一方人,天然的美景如画,老黄家的艺术基因也很强大,沈从文开始奋笔疾书时,他的表侄黄永玉在瓷作坊重新握回了画笔。从小就有过美术功底,他凭借一点童子功,加上自己的揣摩,他的作品被刊登了。

拿到第一笔稿费的黄永玉还很惊奇,原来发表作品不需要付钱,还能收钱。这份收益让他还清了蚵仔煎摊老板的赊账,也让他确认要用手艺来谋生计。

读书时候被取了“黄逃学”的绰号,黄永玉虽然调皮,但是爱读书是真的。离开学校的他以画画和木刻谋生,他为了主攻版画,用帆布自己缝了一个包,其中只放了书本和美术工具,为了让这个袋子不破,他还抹了一层桐油。

拮据的日子里,为了能够更好的接触到新鲜的书本,他每周都会坐小轮渡到福州的书店看书,往返很多趟才把一本书看完。却不知书店老板早已默默观察他很久,细心的把这本书列为非卖品,只是为了让这个拮据的少年读完。

家族基因给了艺术底色,搭配自己的努力,还有一路上遇见的诸多好心人,才有了画坛“鬼才”黄永玉。

part2:穷小子和私奔少女的“姐弟恋”

曾经的湘西有习武的传统,黄永玉少年时也学过一些拳脚,能武能画的他其实不缺女孩子欢喜。他的青春期虽独自闯荡,却一直都执迷于如何让自己的业务水平达到无可替代,对于许多女孩抛来的橄榄枝,他都没有接到电流。

19岁时,他在江西的艺术馆工作,邂逅了家境优渥的张梅溪,这个比他大两岁的女孩笑起来很淳朴,她热爱艺术和文学,丝毫没有千金小姐的做派。

那年的张梅溪出行都有十几个随从护送,追求者则更多,其中有位男孩知道她喜欢骑马,每次都邀请她驰骋。忙着先吃饱的黄永玉看着心急,就只能借着刚刚学会的小号在他们骑马的路上定点吹奏。

结果,并不算精湛的号声打动了佳人芳心,她知道黄永玉买不起梨花木版雕刻,悄悄的就给他买下来做礼物。不过女方家里长辈尤其是三个姐姐可看不上这个穷小子,集体出面反对。

面对张家人的阻挠,黄永玉失意的选择离开,在赣州的县城报馆找到新工作。然而,不料张梅溪可是不一般的大小姐,趁着家人不备,当掉了自己的项链,坐了货运车去找黄永玉。

为了见到心里的女孩,黄永玉借来单车,一天一夜才到了赣州。

他们的见面并没有如今偶像剧的拥抱、热吻,黄永玉问张梅溪:“如果有一个人爱你,怎么办?”

她说:“要看是谁了?”

黄永玉赶紧接话:“那就是我了。”

张梅溪只回了两个字:“好吧”。

张梅溪婚后跟着黄永玉走南闯北,从江西到了上海又辗转香港。那些年头的奔忙,黄永玉忙着雕刻版画,张梅溪则陪着他,并写着自己的书籍。她著作的儿童文学《在森林中》等作品都备受好评。

黄永玉喜欢音乐,张梅溪能唱得一手很好的花腔女高音,他们的情投意合里更有精神世界的高度吻合。

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美术学院培训、甚至没有读完中学,黄永玉曾经被科班出身的前辈奚落没有考学资格,他信誓旦旦地说“五年内,我一定要踏进美术学院。”1953年,他真的成了美院最年轻的老师,他的画带有湘西的灵秀天真,以及不加斧凿的蛮荒朴拙。

他决定去北京工作,张梅溪抱着7个月大的儿子,收起行囊就跟着前往。

黄永玉是个很特别的老师,他雕刻的《春潮》、《阿诗玛》等作品轰动画坛,但他上课不走大门,总喜欢跳窗户。学生们画画时,他总是放着交响乐唱片,这样的新派和另类成为话题,也让他吃过苦头。

上世纪70年代,一家人住进了没有窗户的房子,房子被隔壁的墙全部挡掉了光线,黄永玉就乐呵呵的给房子起了个“罐斋”的名字。但是因为家中缺少阳光,看着张梅溪身体一天天差下去,黄永玉在墙上画上一个偌大的窗户,窗户里是绚丽花草,还有明亮阳光。生活的艰苦中,爱意的温暖让他们熬了过来。

黄永玉(二排左一)与张梅溪(第二排左2)和友人合影

那几年,黄永玉吃了很多苦,张梅溪都默默忍受所有打击。而黄永玉则偷偷写下长诗《老婆呀,不要哭》宽慰妻子。

​同年,他还为妻子写下:“你,这个褐色皮肤、大眼睛的女孩,向我的窗户走来。我们在孩提时代的梦中早就相识,我们是洪荒时代,在太空互相寻找的星星,我们相爱已经十万年。”

1988年,64岁的黄永玉带着张梅溪重回香港。曾经的穷小子已经成了画坛巨匠,他的作品是拍卖所里最抢手的。

part3:最拉风的夫妻

黄永玉的画每尺卖过百万的价格成为行业顶尖,他们的生活变了,但是对张梅溪的爱却从未变。

黄永玉、张梅溪和儿女

年过七旬后,他撰写的《音乐外行札记》中回忆,他珍藏着的那把小号在辗转中遗失,又花了大价钱买回一把新的。那把号是他曾经和第一个女朋友的记忆,每次约会都会吹奏着欢迎她慢慢的走近。然而,面对50年前的女朋友再说:“想听什么?”却发现装上假牙的嘴吹不动了。

黄永玉的幽默和睿智是张梅溪的太阳。他总是想法与众不同,更是她眼里闪烁的光芒。

头发花白的黄永玉叼着烟斗作画,张梅溪总是含笑地看着。

黄永玉在他的作品里画过他们的生活状态,“小屋三间,坐也由我,睡也由我。老婆一个,左看是她,右看是她。”

已经到了白发苍苍的时刻,他的笔下却用插科打诨的方式描出永看不厌的浪漫。

过了50岁,黄永玉考了驾照,他喜欢车,尤其喜欢跑车,90岁时还买了一台红色的法拉利。张梅溪也总是乐呵呵地支持他,他们才是最拉风的夫妻。

90岁之后,黄永玉自诩“90后”。他和张梅溪执手大半个世纪,早已看淡生死。他曾经和妻子商量要在生前做个追悼会,弄个床躺着,然后听听大家怎么夸他。然而他一早就已经笃定不要保存自己的骨灰,要么就倒进厕所,再请个老先生冲走;要么当成礼物,分装馈赠给来致哀的嘉宾。这个想法让张梅溪笑得合不拢嘴,说:“你就是想半夜吓人。”

但可以肯定的是,黄永玉和张梅溪的爱情和对世界的认知都已超越了生死,可以坦然的面对。就像他接受采访时说,“我不要埋在一个地方,可以省下机票钱,想我嘛,就看看天看看云嘛。”

Ending

黄永玉的想法就是怪得很,怪得总比太多人前卫。采访的记者惊叹他高龄后还爱跑车,他就能怼回去:“我又不是老头。”

鲁豫说他不说话就抽烟斗,他一边炫耀自己的烟斗可以买两层楼,一边却说:“二十几岁,你讲嘛可以了,80多了,你(还)讲。”

黄永玉也有红颜知己,但张梅溪从不吃醋,这个知己就是林青霞。

他从不掩饰自己是林青霞的颜粉,甚至愿意点拨她的画作,成了忘年之交。

他还指点过林青霞活得太乖巧,建议她要野一点,一语促成了她复出参与真人秀。

不料多年后,这幅画被人收藏,黄永玉毫不犹豫地帮忙题字,验明真伪。这样的老头,又潮又另类。

黄永玉的作品总是自带不羁感,他的画笔勾勒出一个浪子的人间游乐场,眼看他插科打诨、嬉笑怒骂,却活得比谁都认真。

如今,他用最简单的笔触为张梅溪的一生画上了句点,还是那个言简意赅、电话不能超过一分钟的性格,但是细品里却又是那么的深情。

说好执子之手,就一定陪你走完此生。

黄永玉给张梅溪的讣告虽然简短,但背后藏的不仅是人生几十载,还有年少时的承诺。回望那个少年吹着爱的小号,如今是他给她的最后一封情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