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捧着陈女士送来的鲜花

许世庆表演轮滑

“谢谢你们,让我们在最难的日子不那么害怕。祝白衣天使节日快乐!”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新冠肺炎治愈者用各种形式为救治过自己的护士们送去节日祝福。

秀轮滑、飙高音,用康复后的效果致敬护士们

“这是我收到最好的祝福!你看他们恢复得多好。”12日下午,武汉市肺科医院护士胡雪珺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护士节“礼物”。4名新冠肺炎康复者专程在护士节前夕来到医院,为救护他们的医护们秀轮滑、飙高音,展示自己的康复效果。

S滑、8字滑、单脚滑……治愈出院后,56岁的许世庆恢复良好,最近,身为轮滑迷的他又穿上轮滑鞋,练起漂移。他告诉记者,身体完全未受患病影响,还拿出轮滑鞋,现场秀了一把。

40岁的项长江病情一度加重,被下达了病危通知书,起初,他不愿意和护士们沟通,带有抵触情绪。在医护的鼓励下,他重拾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病情一天天好转,又恢复了笑容,与医护、病友打成一片。康复出院后,项长江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希望帮助更多人。另一位康复患者田先生也捐出血浆,希望救治其他患者。

11日,他们选择演唱《阳光总在风雨后》来送上祝福,3天前,他们就在群里讨论、分头练习。有时,家人还没起床,许世庆便躲在卫生间练习。

“我们付出的都值了!”收到患者们的这份礼物,胡雪珺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她告诉记者,没有家属和护工,患者的吃喝拉撒要靠护士们轮流完成,工作量很大。每位患者出院,医护们会亲自送别,还建立了医患微信群,随时提供咨询。

胡雪珺说,患者的家人不在身边,医护们也无法与家人团聚,彼此将对方视为亲人,“患者对我们的认可,也同样鼓励着我们,我们很感激他们”。

没想到病人还记得自己,很高兴自己做的事被人记住了

“最艰难的时刻,是你陪着我们一起扛过来的。谢谢你,让我在最难的日子不那么害怕。”12日一大早,家住后湖的陈女士委托电台给武汉市汉口医院心理康复科护士李辉送去一捧鲜花,代表全家人感谢他在疫情期间的呵护,并向他致以节日的问候。

1月26日,染上新冠肺炎的陈妈妈住进了市汉口医院呼八病区。当时,病重的陈妈妈生活已经无法自理,陪在一旁照顾的陈女士和爸爸特别担心和害怕。“当时我都快崩溃了,细心的李辉护士看出了我们的慌乱和焦虑,只要有时间,他就会陪着我聊天,耐心地安慰我、开导我,陪着我度过了那段最煎熬的时刻”。

聊天中,得知自己和李辉的岳母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同一栋楼,陈女士对他更多了几分亲近和信任。看到李辉当班时送餐忙不过来,陈女士会主动上前帮他。“我帮他分担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腾出精力投入到病人的救治中去”。

1月28日下午,陈妈妈转到另一个病区治疗。“当时,李辉都已经下班了,他陪着我们一直等到晚上9点,看着妈妈安顿好了,才转身离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女士言语里满是对李辉的感激。短短两天的相处,她对热情、细心、把病人当亲人的李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院后的陈妈妈一直和女儿念叨,想要感谢李辉。他们全家正好借着护士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送上诚挚的祝福。

35岁的李辉是该院心理康复科惟一的男护士。上午花送到时,正好轮休的李辉不在医院,也没有留意到手机上的短信,下午到医院参加党员学习时才看到。

李辉说:“收到花挺意外的,没想到病人还记得自己,很高兴自己做的事被人记住了。其实我做的很少,更多的是照料和陪伴。”

患者的康复,就是送给我们医护最好的礼物

“没想到老两口恢复得这么好”,护士节这天,武汉市八医院急诊科医护群里,大家都“围观”护士何萍照顾的新冠肺炎病人鲁奶奶给她送锦旗的照片。

鲁奶奶家住后湖,是一位新冠肺炎治愈者。11日跟老伴一起,骑上电动车来到武汉市第八医院急诊科,给急诊科医护天使送上一面锦旗,感谢她们对自己的及时救治及细心照顾。

何萍给记者发来一张照片,照片上是当时她正在给鲁奶奶喂饭。“昨天奶奶来跟我们送锦旗,确认后,我很激动,没想到她恢复得这么好。刚开始,我都有点认不出来。但是她的名字我记得很清楚,回去后,查看手机相片再一次确定是她。”

鲁奶奶回忆2月11日自己入院时的情况:“刚来的时候,我发烧到38.2℃,全身上下没有力气。”由于急诊科留观室床位全部满了,何萍赶紧给她推来一张平车,用临时床安置好奶奶。“我当时就记住了这个给我找床位的护士”。

由于鲁奶奶上了呼吸机,何萍发现她嘴巴特别干,总是想喝水,没有吸管,何萍就拿来无菌输液器的管子给她喂水喝。有一天的工作餐有番茄炒鸡蛋,何萍想让老人多吃点鸡蛋,一是比较好消化,二是可增加抵抗力。当时给老人喂饭的时候,感觉她还有点清醒,自己也知道要多吃东西。这张照片,被同事们抓拍下来,被鲁奶奶要去留作纪念。

收到鲁奶奶夫妻俩的锦旗,何萍很开心:“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小事,患者的康复就是给我们医护最好的礼物。”

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刘璇 李丽 通讯员王敏 李俊平 赵梦昕 雷雅婷

来源:长江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