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们一提到电影中的特工,便会想到一种冷艳的形象。现在的人们并不会憎恶这些特务,这完全是因为曾经一位演员的演绎。这位演员一生坚持着电影事业,并且在其长达几十年的电影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一幕又一幕难以忘怀的画面,这个人就是著名的电影演员——狄梵。

动乱年代的生活

狄梵,原名严恒瑜,1920年出生在江苏南京。在那个政治复杂的年代,严恒瑜出生在一个已经败落的中产阶级家庭中。她的祖父接受了新式的基督教育,严恒瑜从小就被祖父视为掌上明珠,家里的条件虽然不同于往日了,但是严恒瑜依然是家中的希望。于是在爷爷的努力下,严恒瑜被送到了当时芜湖最好的女子中学——广益女中中读书。

广益女中是苏州当时最有名的基督教中学,她在这里接受了较为先进的西方文明。这不同于中国传统晦涩的文明,西方文明的热情奔放,浪漫唯美,都是严恒瑜的热衷所在。女孩子骨子里多愁善感的种子,就这样被西方文明之水浇灌着。后来随着新文化的逐渐传播,严恒瑜甚至喜欢起了鲁迅的文章,鲁迅那种不露锋芒,却言辞犀利的抨击,使得年纪轻轻的严恒瑜备受启迪。

抗战爆发后,严恒瑜跟随圣约翰英文老师来到上海躲避战乱。当时仅有十几岁的她,经过多方人员的安排,在上海培城女中借读。战争的爆发并没有改变严恒瑜热爱读书的习惯。她有一位好友叫周文砚,家里藏书颇丰,于是严恒瑜经常光顾周文砚的家。

在那里,俄国的文学成为了严恒瑜的最爱,无论是托尔斯泰的著作,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籍,都成为了她手不释卷的读物。当然,这一切的文学功底,都为她日后的演艺生涯铺平了道路。

一波三折的演艺道路

当时上海就像一座孤岛一般,被日本人掌握着。上海满街满巷的游行示威此起彼伏,严恒瑜也同那些有志青年一样,投身到了爱国抗议的斗争中。正好当时中国旅行剧团在招募演员,于是她便加入了剧团,就此严恒瑜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并用"狄梵"这个名字作为自己的艺名。

起初狄梵也只是演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话剧。直到1941年的一天,艺华影片公司看中了年轻的狄梵,于是邀请她拍摄了电影《复活》,这是狄梵第一次走上银幕。但是在战争中,电影产业也相当萧条。

抗战结束以后,狄梵便离开了上海前往香港。她起初在香港的影视界发展得顺风顺水,拍摄了《水上人家》、《豪门孽债》等多部影片。可不久,狄梵在香港的演艺道路却中断了。由于当时香港依然被英国人牢牢掌控着,而满腔爱国热血的狄梵实在看不惯英国警察的胡作非为。

就在1952年的时候,狄梵与自己的几名同事,参加了爱国反抗的运动,结果她便被香港当局驱返回上海。回到上海的狄梵并没有就此失落,而是凭借自己高超的演技,依然在演绎道路上平步青云。先后拍摄了《湖上的斗争》、《羊城暗哨》、《家》等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影片。

狄梵曾一度被誉为中国影坛的常青树。从1941年起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复活》开始,她便一直不懈奋斗在电影事业上。她周围的同事在新中国成立后,相继离开了影视行业。只有狄梵坚持着自己的影视生涯。

2003年,83岁高龄的狄梵已经成为了一名老艺术家,她拍摄了自己的最后一部影片——《38度》。虽然狄梵一生拍摄的影片无数,但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要数《羊城暗哨》这部影片了。

特务八姑在银幕和现实中的爱情

《羊城暗哨》是狄梵在被香港驱逐回上海时拍摄的,她在片中饰演女特务八姑,在当时中国的电影中,特务一直是一个被丑化的形象。但是狄梵却一改往日的那些俗套,特务的冷艳,被她展示得淋漓尽致。哪怕是最难刻画的特务八姑的冷寂内心,以及她对真爱的渴望,都被狄梵生动地展示在荧幕之上。

在剧中她与打入敌营的王炼相爱,这段感人至深的爱情,在当年一时传为佳话,成为了那个年代万千少女梦寐以求的爱恋。正是八姑这一形象,让狄梵吸粉无数,成为了红极一时的荧幕女神。

在影片拍摄时,八姑稀里糊涂的爱上了王炼的饰演者冯喆。而在现实生活中,狄梵却是艺术家刘琼的妻子。其实狄梵是第二个走进刘琼生命当中的女人。刘琼的前妻也是一位女演员,她叫严斐。刘琼和严斐结婚之后,却没有生下一儿一女。

1946年,刘琼与狄梵相识,俩人便此坠入了爱河。而刘琼此时也与严斐离婚了。抗战结束之后,刘琼既是一名演员,也是一位导演,他在《金银世界》中饰演张伯南一角,奠定了他在影坛的地位。

随后他又主演了《生离死别》、《女篮5号》等多部脍炙人口的电影。并且指导了《女驸马》,《51号兵站》等众多今天我们依然耳熟能详的影片。虽然狄梵是刘琼生命当中第二任妻子,但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同甘共苦,长相厮守。婚后二人还生了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现在也都幸福美满地生活着。

曾经的"流量明星"悄然陨落

2002年刘琼不幸因病去世,而就在刘琼去世之后,狄梵晚年住进了敬老院。8年前5月19日,八姑狄梵追随丈夫刘琼而去,终年92岁。现在的今天,我们总是追求那些流量小生,而殊不知在新中国成立之时,狄梵就是那个年代的"流量明星"。

8年前当狄梵这颗影坛明星悄然陨落之时,新闻界却很少予以关注,然而现在流量明星的一举一动,却都能登上当日的新闻头条。戏子误国的说法,虽然过于偏见。但是不得不说这些粉墨登场之人,确实让现在的年轻人痴迷不已。然而真正的老艺术家、老戏骨,却又无人问津。这到底是时代的进步还是退步?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人思考。

文/文史旺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