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叉子能实现的功能,筷子也能实现,筷子可以夹肉吃,但煮烂的青菜啥的用叉子则很麻烦,所以在东亚地区,后来叉子渐渐从中国被淘汰了,根据考古发现,大概战国中期的时候,中国人还用人在使用叉子(多半是吃肉吃的多的贵族),这之后极少有餐叉类的文物出现,推测应该是被淘汰了。古达东亚发达的农业文明属于集体文明,所以形成了集体饮食的传统,所以中国人吃饭是集体饮食,食材一般习惯先由厨师加工成适合使用的形状(比如麻将形小块、片状),方便食客夹取,这种习俗影响至今,至今中国人都是合餐制,中餐菜品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加工成小块的,所以对于中餐厨师来说,刀功是相当重要。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终于解冻,世界格局也走向了新的局面。在中国方面举办的欢迎宴会上,尼克松总统的一项举动颇为引人注目:他竟然会熟练使用筷子!这让西方国家的记者们惊讶不已。其实,这是尼克松总统之前特意练过的,为了体现对这次访华的重视,他几乎考虑了所有细节,苦练了一番使用筷子的技巧,终于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在宴席上抢了不少风头。

使用筷子,这是西方人最初对于东方文明的印象之一,因为,西餐餐具主要是用刀叉的。
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东西方的餐具会出现这种差异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先想一想:是刀叉历史更悠久,还是筷子历史更悠久?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是刀叉!大家想想上古时代,农业文明兴起之前,人类主要的生产方式就是狩猎,打下一头大的猎物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当然是用利刃切割了,然后呢?用叉子一样的东西叉子放在火上烤,烤熟了就可以吃了。
当然,那个时候不可能有这么精细的餐具,刀叉只不过简单用骨器、金属、石器等加工一下,不过基本使用方式还是一样的:切割,戳刺。至于筷子,那当然不存在,筷子的使用方式复杂的多,需要专门的训练,每一个中国人应该都有小时候被家长教导使用筷子的经历,远古时候的人可没有这么大的耐心,去专门把木材加工成小细条,然用训练怎么用这种东西。

东亚传统艺能——教小孩用筷子
那么,古代中国人也是用刀叉的吗?是的,没错,中国人一开始用的也是刀叉而不是筷子,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最早使用刀叉的同样是中国人。在我国青海宗日遗址中,曾出土马家窑文化骨质餐叉,长度为25.7厘米,有三齿,齿长9厘米。随后,在甘肃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骨制餐叉,之后,在当今河南洛阳就一次性出土了战国时代的51件骨质餐叉,皆为双齿圆柄,12厘米左右;而世界上最早发现的餐具刀是在我国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年。

我国考古出土的刀叉
使用刀叉,几乎是世界各地的古代先民的共同习惯,不过未有证据表明在中国出土的古代餐叉与西方当今使用餐叉的发明有直接关联。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后来逐渐变成使用筷子了呢?
筷子这种东西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暂时还不知道,但至少应该有3000多年历史(目前出土的最早的筷子是安阳殷墟1005号墓发现的6支铜箸头),大概率可以上溯至4000年,因为中国人从古至今都视筷子为自然沿袭下来的家常用品,对其的由来和发展只有少量的记载。而且大多都是一些神话传说。

商代的铜筷子
不过基于唯物史观,我们很容易推测为什么我们的先祖要发明“筷子”这种东西:当时的中国人希望发明某种工具以方便取得烫热的熟食。《韩非子·喻志》中古筷称櫡(zhu),“櫡”的简写为“箸”,证明中国最早的筷子多为木质筷和竹筷。为何筷子读音是“ZHU”呢?因为最早的烹饪方法,肉类多用烤的方式,菜则多用的;筷子最早是从煮沸的汤羹中捞菜食用,所以音同“煮”。

可以想到,筷子的发明有一个前提:已经有容器可以进行烹煮。是的,中国人当时已经发明了陶器,同时由于古代农业的发展,中国人很早就已经将谷类作物作为主食,最早的谷类为“黍”这类作物,颗粒很少而且不容易去壳,所以一般都是直接扔到锅里煮的,当然,也不完全是煮谷物,一些蔬菜,肉类等也是直接煮的,当然,肉类先剁成小块。
于是,两样主要的餐具出现:调羹(勺子,古代称为匕)、箸(筷子),前者用来吃粥、羹;后者则用来在陶器中夹菜,夹肉等,各司其职。
古达东亚发达的农业文明属于集体文明,所以形成了集体饮食的传统,所以中国人吃饭是集体饮食,食材一般习惯先由厨师加工成适合使用的形状(比如麻将形小块、片状),方便食客夹取,这种习俗影响至今,至今中国人都是合餐制,中餐菜品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加工成小块的,所以对于中餐厨师来说,刀功是相当重要;而对于食客来说,使用筷子便形成了传统。

中餐传统菜红烧肉,就是加工成易食用的小块形状
而叉子能实现的功能,筷子也能实现,筷子可以夹肉吃,但煮烂的青菜啥的用叉子则很麻烦,所以在东亚地区,后来叉子渐渐从中国被淘汰了,根据考古发现,大概战国中期的时候,中国人还用人在使用叉子(多半是吃肉吃的多的贵族),这之后极少有餐叉类的文物出现,推测应该是被淘汰了。

不过,今天的中国人在吃一些菜,比如整只烧鸡、整个肘子的时候,如果厨师没有加工,那用筷子有时候确实有些麻烦,要是有把餐刀就好了
那西方是什么情况呢?西方的情况实际比中国简单,最开始,远古的欧洲人在加工猎物的时候,当然也需要用到刀子等加工,但是欧洲人后来却一直养成了用手吃饭的习惯。

古希腊,古罗马人都是习惯用手抓着食物吃的
当然,这实际也和欧洲的自然环境有关,上古欧洲文明相对于东亚,农业远没有那么发达,毕竟地中海气候夏天是炎热干燥少雨,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欧洲人的饮食特点和游牧民族很相近,而且即使是欧洲的农作物,也不是水稻,小米等;而是麦类(燕麦,小麦等),这些东西直接加工用来烤成面包吃,不需要用煮的,肉类当然也一样。
餐叉当然也有人用,不过不是欧洲人在用,而是中东人在用。
欧洲人后来将自己这种用手吃饭的习惯还冠以了宗教文化:食用是上帝的恩赐,表示尊敬,应当直接用身体接触,用餐具接触食物是对上帝的傲慢无礼和侮辱。而且还演化出怪异的饮食礼仪:平民是五指齐下抓食,而有教养的贵族则用三个手指抓,无名指和小指不可以沾到食物。

大规模使用刀叉实际是近代才出现的现象
不过,拜占庭帝国由于离中东比较近,所以后来形成了使用餐叉的习惯。而对于西欧来说,这种习俗属于野蛮无礼。公元11世纪,拜占庭帝国的杜卡纳公主嫁给了当时威尼斯共和国总督的儿子塞尔沃,由于餐桌上出现了餐叉(公主在餐桌上按照本国习俗吃饭),引发当时天主教人士的强烈批评。
当时意大利处于东罗马帝国和西欧的边界地带,所以这里的人不可避免地也受到了“使用餐叉”习俗的影响,毕竟使用餐具比起光用手来吃饭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更方便也更卫生。这让无数天主教卫道士捶胸顿足,他们警告人们不要用叉子吃饭,这样会触怒上帝而死亡。

意大利人接受叉子还有一个原因:意大利人喜欢吃意大利面,这种食物用叉子实在是太方便了。所以,叉子虽然传到了西欧,但使用的人数是很有限的,毕竟传统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不过历史的进步是无法阻拦了,最终意大利的贵族仍然在西欧的贵族圈中把使用叉子的习惯传播出去了,这实际也和历史大环境有关,当时西欧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势力崛起,天主教势力一落千丈,其自然没太大的能力阻挠大家用叉子吃饭。
终于,在缓慢的影响下,17-18世纪,使用叉子终于在西欧得到普及,民间抵制餐叉的声音也渐渐消亡了,至今成为几乎所有西餐的使用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