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导演程耳拍摄了自己的毕业短片《犯罪分子》。这部由山争哥哥担纲主演的电影在当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不仅被誉为是电影学院历届毕业作品中难得的佳作,更在当年的展映中获得了0差评的成绩。

彼时袁泉在形容这部电影的时候用了“非常惊艳”四个字,宁浩评价这部短片时更认为它是“看过最好看的学生毕业作品”。

但这部短片很快地就成了中国近现代电影史上的“禁片”,至今已有21年之久。如今这部短片再次悄然回归也引发电影行业内不小的热议。

电影除了本身成熟流畅的电影语言和极具个人特色的风格化叙事令人着迷外,主演徐峥更是这部影片不能忽视的一大亮点。那时的徐峥虽然青涩,但还是在影片里提供了一场高水准的表演,自然不做作的表演方式很自然地把人带入其中。就是这个发型……对不起,原谅我不厚道地笑出了声,山争哥哥原来是从年轻的时候就“一秃到底”了么?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的90年代,“精神小伙”胡天(徐峥饰)经营着一家摄影冲印店,正值青春期的弟弟胡地跟他一起生活,同时还有个病重住院的母亲需要照顾。

某一日,兄弟俩照常来到医院给母亲送饭,走廊上遇到母亲的主治医生王医生。胡天问起母亲的病情,医生回答说情况不太好可能需要二次手术,让他尽快准备好手术的资金。

有些焦虑的胡天给朋友打去电话,希望对方能看在多年朋友的份儿上帮自己一把,让自己先渡过当下的困境,之后再还钱给他。

两三天过去了,朋友那边没了下文,焦躁的胡天顿时也没了办法。心烦意乱中拨通了前任女友的电话,想跟对方重温一下旧梦缓解一下焦躁的心情。结果却被弟弟吐槽:

第二天一早,胡天在店门口遇到报摊老板被小混混欺负,故意闹事的混混一把火把报摊上的报纸烧了个精光。看不下去的胡天冲了出来拿着照相机对着现场就是一通猛拍,成功吓跑了捣乱的混混。

当天晚上,回到家的胡天发现弟弟身上到底都是伤,追问之下才知道是白天的那帮混混弄的。

第二天一早,胡天带着弟弟在巷子口找到了混混,一顿胖揍算是给弟弟报了仇。

回到店里的胡天看到有警察在询问报摊老板混混闹事的事情,于是就把自己当时拍的照片交给了警察。

此时,办公室里电话铃响起,是医院的王医生又来问手术费的事儿,并且告诉胡天这个费用明天就要交齐。

胡天这次是真着急了,他又一次给朋友打去电话,约他明天见面的时候能把钱借给他。第二天在酒店大厅等候的时候,不小心踢倒的手提箱引起了他的注意。

起初他并不在意,去了一趟厕所回来发现这只手提箱还在原来的地方。看着这只“无人认领”的手提箱,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拿走这只皮箱,卖掉里面的物品换了钱来交手术费!

他望了望周围,确定没人注意到这只皮箱。犹豫再三后,他鼓起勇气拿起皮箱快步冲出了酒店。

回到家,他打开了皮箱,发现里面装着的是一摞摞旧版人民币。

冷静了片刻,他来到医院用刚弄到手的钱交上了母亲的手术费。

就在同一时空下的另一边,弟弟在电视画面中看到了警方的通报,看到了哥哥胡天的作案过程。

弟弟找到胡天并告诉了他电视通报的事情。胡天告诉弟弟自己准备跑路,他认为警察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他,所以想陪着母亲做完手术再走。可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的店门口,那个他曾帮助过的报摊老板,已经为了悬赏报酬而出卖了他。

胡天在警察找到他之前跟弟弟在医院的门口做了最后的告别,胡天甚至狠心拒绝了弟弟想要上前拥抱的举动,只是不想给弟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影片的最后,在胡天逃脱法律制裁、面露微笑的画面中结束。

虽然是现实题材,但影片最迷人的地方是整部影片里“随处可见”的侠义之气:有胡天向警察提供证据时的“举手之劳”;有帮助胡天逃离医院时王医生的“两肋插刀”;

也有女友小李(黄奕饰)怒斥报摊摊主忘恩负义并将报摊一脚踢翻时的“快意恩仇”。

导演程耳把传统意义上的武侠精神(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机智勇敢地惩恶扬善扶贫就困)同时代和生活结合起来构建起了一个全新的江湖,这做法实在令人惊艳。

在影片的结尾,“罪犯”没有绳之以法、“恶人”逍遥天地间的这种开放式结局,谁能说程耳不是现实里的那个敢想敢干的“胡天”呢?

只是这样精彩且富有意味的结局,在如今的电影语境下怕是再也看不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