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敬请关注、转发支持。

胡哥图片文字均为原创首发,侵权必究,已授权维权骑士全网维权。

近几年,古镇古村旅游比较火。山西境内众多的古村落逐渐进入游客的视线。这其中,有一个被誉为“活着的太行古村落”的良户村,尤其受到游客的关注。

这里除了有成片的明清古民宅和商业街之外,还有错落有致的民居分布肌理,符合古代风水原理的选址格局,以及精美的三雕装饰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最关键的是,这是一座充满生活气息的活态古村落。村里的人民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伴着老房子,伴着靠山面水的宜居环境,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惬意。


这里的交通也非常方便,从二广高速长晋高速段高平收费站下高速,沿山西省道331坪曲线穿高平市区向西行进17公里,就到了良户古村。

良户村历史悠久,古代是长平之战的必经之地。明清时期直至近代,一直是官道经过地。便利的交通条件,适宜的生活环境,使得这里曾经在明清时期繁盛一时。

这是一个上榜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的古村落。无论是明清民宅、金代寺庙,还是人居环境、民风民俗,都会令你流连忘返。

一、缩小版的皇城相府

良户村最有名的建筑群,就是位于村子东北角高岗上的蟠龙寨。

听这个名字,是不是很像土匪窝?其实不然,这蟠龙寨是一个寨堡式建筑群,并非土匪窝,而是名副其实的官宦之家的豪宅。从它的整体格局和建筑特点来说,堪称缩小版的皇城相府。

我们可以来简单对比一下看。先看主人的家世背景:

蟠龙寨的主人是清代高平号称“三阁老”之一的田逢吉,生于1629年,卒于1699年。顺治十二年进士,累官至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康熙朝经筵讲官等,曾经为平定三藩之乱立下过卓越功勋。


皇城相府的主人是清代名相陈廷敬,生于1639年,卒于1712年。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朝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历任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加三级。

二人年岁相近,官职虽有差别,也是正部长和副部长之别,可堪一比。再看他们的宅院。

皇城相府由内城外城等组成,包含中道庄、御书楼、河山楼、藏兵洞等建筑,是一个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

而良户村蟠龙寨呢,有侍郎府、书院、高大的寨门、瓮城、地道等组成,也是一座城堡式防御性官宦住宅建筑群。只不过规模大致相当于皇城相府的三分之一而已。

田逢吉和陈廷敬的城堡式官宅,都是依山而建,都是具有防御性的城堡式建筑,而且两者距离只有不到60公里。

只不过皇城相府早已经是名声在外,是国家5A级景区。而良户蟠龙寨呢,才刚刚开发出来没几年,正在逐步进入世人的视线。所以,蟠龙寨完全可以说是皇城相府的缩小版。

二、寨堡是官宅,宏大而森严

在山西晋城沁水流域,为了抵御明末战乱时流寇侵扰,当地人修建了诸多古寨堡。诸如砥洎城、湘峪古堡、郭峪古堡等等都是。

良户村的蟠龙寨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明代始建,清康熙年间田逢吉仕途发达后建成。寨堡中最豪华的院落就是他的私宅侍郎府。

蟠龙寨位于良户村东北高岗上,距离主街道大约一千多米,中间是一片洼地,过去是条小河。寨堡原有南北西三道寨门。北门通往良户村背后的凤翅山,现已不存。

西门隔河与村子连通。门楼高三层,已修复,拱券形门洞门额上嵌一块青石,上刻“接霄汉”三个大字。

南门是寨堡的主门,位于整个寨堡的东南角,超过四层楼高,高耸入云,门额上嵌青石题额“蟠龙寨”三个大字,这也是寨堡名字的由来。

据说,南门外还有一个小小的瓮城,但如今痕迹皆无。只剩下残存的古道遗址。这座门楼占据村子的高岗之上,本身高达四层,站在楼上,周边情势尽收眼底,御敌瞭望十分方便。

更关键的是,南门楼在整个寨堡的东南方位,又是文脉所在,所以,楼上建奎星阁,祭祀奎星,祈求文运。

整个寨堡以田逢吉的侍郎府院落为中心,高大的围墙和三座门楼围合而成的一个封闭性寨堡,里面还有书院、花园、古井、地道等建筑设施,功能完备,自成一体。

从远处看,蟠龙寨高耸在高岗上,只能看到灰瓦房屋的翘角飞檐,和高大的寨墙,能感受到这个外可御敌防卫、内可安居乐业的独立小世界的戒备森严。

三、雕饰奢华防御严密

整个蟠龙寨规模宏大,寨堡内的建筑格局既遵循严格的封建礼制规矩,又结合了山西晋地建筑风格和江南水乡特色,成为了一处雄浑大气与秀美婉约相结合的城堡式民居典范。

而位于西门附近,蟠龙寨偏西南位置的就是曾任户部侍郎、兵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的田逢吉私邸——侍郎府。

这是蟠龙寨最主要的建筑,也是良户村的标志性建筑,是官宅的精品样式。

侍郎府由并列的东西两组四进四合楼院组成。西边一组是主建筑,由前厅、石牌坊、前院后院、小姐院组成,东边一组由书房院、偏院(磨坊碾房牲口房)管家院、后花园等组成,中间是共用过道。

欣赏蟠龙寨尤其是侍郎府,一定要注意欣赏侍郎府的三雕,留意房屋的分布和格局,了解下寨堡除寨墙和寨门楼的防御功能外,侍郎府的内部防御和安全性。

先看三雕。侍郎府的正门异常高大,开在南房的东端,属于屋宇式大门。门楼屋檐高出两边屋顶,挑角翘出,更显气派。四朵斗拱五层叠垒,层层叠叠,仿佛重瓣花朵,雍容华贵。

正中是竖匾,蓝底金字“侍郎府”十分的威严。垂柱门楣布满雕花。门边的一对青石狮子,高大威猛,虽然腿部残缺,但雄姿犹在。

推开板门进入,进入眼帘的就是据说是“晋城三大精华影壁”之首的砖雕影壁。

这是目前所见雕饰最繁复的一个座山影壁了。砖雕的麒麟、海水、寿山、灵芝、火球、花卉等各种杂宝组合成一幅“寿山福海”的吉祥图谱。

影壁上面的砖雕鸱尾、斗拱和底座的花卉框格等俱都精美异常。最精美的就是影壁中心的凸雕麒麟图。痛心的是,仅剩前蹄和尾部,中心早已毁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影壁东侧就是过道。西侧则是狭长的前厅,前厅和前院之间没有房屋,而是高大的石质三门三楼四柱功德牌坊,这种构建法也很少见。

前院三面楼房无论是柱础还是隔扇门窗,给人的感觉就是精美大气,颇具江南风情,用工不厌其烦,尽显奢华气概。这也和田逢吉做过浙江巡抚有关。

与常见的穿堂式过庭、偏房式过厅不同,从这里无法进入后院。前厅和前院是个单独的空间。要想进入后院只能绕过影壁,从东侧的公共过道而入。

这样的格局非常少见,它把会客接见的朋友的空间和后院居住休息的空间严格区隔开了,可以看出主人对私密生活的看重,也能看出主人对空间格局的排布有严格要求。

过道东边从南向北依次是书房院、侧院以及管家院。顺着比较宽敞的过道往北,前院房屋后,是一条窄窄的小巷。后院的大门就开在这里。

后院最值得记录的是,一是主房高大,有三层楼高,门开在二楼正中,这个主卧房门小、窗户小,板门上钉满铁钉,就是俗称的铁裹门。和前院落地隔扇门窗的大开大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防御心理又见一斑。

这还没完。如何进入正门呢?你需要爬一段十三级石梯。然后呢,没路了。中间是悬空的。需要从房门那里放一个吊桥搭过来,你才能达到正门。如此戒备森严,十分罕见。

这还没完。据说,房屋的地下挖掘有地道,如果流寇盗匪突破了前面的寨堡防御、侍郎府的几处防御,进入到了后院。主人也会关闭铁裹门,及时通过地道逃往后山躲避。

所以说,参观蟠龙寨,除了侍郎府的豪华气派和精美雕饰外,就属这内外层层防御设施令人印象深刻。

东侧的几个院落,除了管家院比较讲究外,书房院和杂院都比较普通实用,等级高低一目了然。

侍郎府的整体建筑是国内罕见的官宅防御体系的样板。既有森严的等级秩序,又有严密的防御体系,还有自成一体的寨堡生活空间。

蟠龙寨,一个差点被名字误导了的防御性官宅建筑群,一座堪称缩小版皇城相府的古堡,更多的魅力等待你亲自挖掘。

欢迎关注@跟胡哥看古村,看更多古村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