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名将与名将的对决,尤以先秦居多,但是说到经典,楚汉时期的垓下之战不得不提,双方统帅韩信、项羽均是不世出的名将。一为勇战派代表人物, 一为谋战派代表人物,双方都希望在此战毕其功于一役,使出浑身解数,所以颇为精彩。
源于项羽分封天下未能满足各方利益,天下迅速四分五裂,各诸侯蠢蠢欲动,尤以东边的田荣和西边刘邦为甚,甚至刘邦趁项羽伐齐之机,一度拿下楚国国都彭城,之后项羽虽然夺回国都,但是经此几战,楚军元气大伤,楚汉双方只能对峙于荥阳成皋一带。因为楚军缺乏萧何一般的内政之才,楚军粮尽,而刘邦也没能调来 韩信、 彭越等人的军队,无法对楚军进行最后的合围。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九月,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刘邦也欲西返。
但是,正当 刘邦打算率军西返之时, 张良、 陈平却建议撕毁鸿沟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发动偷袭。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刘邦于是采纳二人建议,遂背约,向楚军突然发起 战略追击作战,在这种情况下,垓下之战拉开序幕。
刘邦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就这样,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使他们尽数挥军南下,同时命令 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
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 灌婴引兵进占彭城,同时攻下楚地许多地区。被刘邦封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将进入九江地区,诱降了守将、楚 大司马 周殷,随后合军北上进攻城父(今安徽 涡阳东)。刘邦也由固陵东进,形势对楚极为不利,项羽被迫向东南撤退。十一月,项羽退至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筑垒安营,整顿部队,恢复军力,此时楚军尚有约十万人。
韩信、彭越、 英布等会合刘邦后, 十二月(前202年初,当时以十月为岁首)在垓下将向江南撤退的十万楚军层层包围,项羽被迫退守垓下。
汉军夜间高唱楚歌,楚军自项羽以下莫不以为汉已尽得楚地,乃士气崩溃。项羽眼见大势已去,便乘夜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南逃。天明以后,汉军得知项羽突围,于是派遣五千骑兵追击。项羽渡过淮水后,仅剩百余骑相随,行至阴陵(今安徽 定远西北)因迷路耽搁了时间(《 史记》中交代因田父欺骗),被汉军追及,项羽突至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手下仅剩二十八骑。
项羽指挥这二十八骑,来回冲阵,再次杀开一条血路,向南疾走, 垓下之战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长江边的乌江浦)边,自觉 无颜见江东父老,乃令从骑皆下马,以短兵器与汉兵搏杀,项羽一人 杀汉军数百人,自己身亦被十余创,最后自刎而死,年31岁。项羽死后,汉军全歼八万楚军,楚地皆降汉,独项羽原封地的鲁人不肯投降(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后刘邦将项羽首级示鲁,鲁人乃降。至此,历时4年半之久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垓下一战,让我们看到了从古至今最强武将的巅峰对决,颇为经典。项羽的勇气、韩信的计谋都同时为后世所称道。更何况《孙子兵法》里提到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也被被韩信发挥的淋漓尽致:趁项羽东归,发动大军攻楚,将楚军围困垓下;以楚歌瓦解楚军斗志,使得项羽仅率领二十八骑逃到乌江边,也因此韩信被后人称为兵仙,就是指的他用兵出神入化。
而项羽方面,尽管敌军数量是自己的数倍,且己方粮草断绝,他还是激励士气,尽量带领楚军突出重围。即使之后被四面楚歌一夜之间吹散十万楚军,还是能以二十八骑逃到乌江,尽管失败自刎,仍然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被历代文人所讴歌,“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王不过霸,将不过李”,这些都是对他的正面评价。
此战不光是两个千古名将的终极对决,更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正是因为此战,刘邦得以开创四百年天下,奠定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基础,民族之魂。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