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近日俄科学院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所所长瑟帕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基于米格-29战斗机研制的新一代超音速民用飞机原型机可能于2023年亮相。瑟帕洛说,在我们得到有限拨款的情况下,类似的原型机应该会在2023年出现。
也就是说,该原型机必须是在现有飞机的基础上研制的,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容易且更便宜。同时他还指出,这一现有飞机,很有可能是米格-29战斗机。

而之前的2019年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在喀山会见社会各界代表时表示,他不仅支持建造国产超音速客机,而且还建议科研工作者们在图-160轰炸机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
客观上说,既然总统都发话了,那俄罗斯航空科研部门自然会利用有限的拨款来启动超音速客机的研制项目。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按照普京的说法,基于图-160轰炸机开发一款超音速客机还似乎可行,但将米格-29战机变成客机又有什么优势呢?

其实军迷都知道,相对廉价的米格-29战机最大优势就在于气动设计。比如宽大扁平且类似响尾蛇头部一样的机头侧翼,外加后沿开缝襟翼,这种巧妙的设计组合不仅能给米格-29额外增加40?升力,而且还能增加纵向安定面积,提高战机在高速运行中的安全性。
理论上说,要不是米格-29生不逢时,遭遇到了拥有更多先进航电的F-16等战机的竞争和挑战,它单凭2.3马赫的速度以及优异机动性,也足以傲视群雄!

更何况米格-29巧妙的气动设计也让它变成更加容易制造且廉价,这恰恰符合俄航空部门在有限拨款条件下完成超音速客机设计研制的要求。
另外再提一下,在此之前,世界上曾经出现过两款超音速客机,它们分别是英法联合研制的协和式以及苏联开发的图-144中程超音速客机,两者的速度不仅都超过了2.0马赫,而且也都参加过商业运营。所以如果俄罗斯想要一款超音速客机,为何不重拾图-144而需要重新设计呢?

原因很简单,协和式和图-144在商业运营阶段都表现的差强人意。说白了,它们实际上就是冷战时期出现的“军竞怪胎”。双方为了在某个领域取得领先,不管技术是否成熟,也不顾安全性,风风火火的就把它们推向了市场。
结果2000年,协和式起飞时发生爆炸事故,导致113人丧生;而图-144更离谱,在1973年与协和式同台表演的航展上,竟上演了一场“空中解体”,导致主任设计师在内的6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这还不算完,接下来图-144又出现了几次重大事故,以至于外销拿不到订单,国内运营也没人敢坐。而协和式情况也基本一样,事故虽少,但由于没有解决超音速飞行时的音爆噪音,以至于以上两款飞机只能在远离人群的大洋上进行超音速飞行,然而可笑的是它们却都是中程客机。
总之,要不是这两年美国NASA和洛马发布了一则联合研制静音超音速客机的消息,恐怕俄罗斯也不会着急上火的要启动国产超音速客机的研制项目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