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国考”。
两门主要科目的“考试”中,长沙交出了市场主体数突破百万家和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位居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第一的好成绩。
当年10月,长沙从全国41个参评“同学”中脱颖而出,以“优等生”的身份,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
今年是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的第一年,“优等生”长沙又有了新动作。
近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长沙市优化营商环境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
《规定》将如何进一步优化长沙营商环境,企业将迎来哪些利好?
今年1月20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在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时提出了要求:巩固去年营商环境优化年成果,继续保持机制不变、节奏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
因此,《规定》的制定在总体思路上主要坚持做到“四化”,即细化要求、固化做法、强化短板、优化举措。
据长沙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易鹰介绍,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是世界上首部营商环境行政法规,长沙参与了国家条例出台前的立法前期工作。上海、北京作为代表国家接受世行评价的样本城市最近均已出台地方人大立法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长沙立足于非副省级城市、地方人大只有民生事项立法权限的实际,以政府规范性文件形式出台了35条规定,对标先进、契合实际、操作性强并有长沙特色。
一句话概括,就是让企业家和投资者在长沙经营得舒心、放心。
道哥梳理发现,在以往基础上,今年长沙优化营商环境有了更多升级。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长沙,一直在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