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太平洋战争,就一定会提到日本海航。作为日本海航初期的“敲门砖”,零式战斗机给不少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零战从战争初期的制空王者,到马里亚纳之后执行神风任务惨遭旭日变落日,不仅因为美国海航太强大,还沾了自己人的光。

对日本海航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零战之所以在战争初期可以打出漂亮的战绩,第一个因素是当时出色的武备。机上的20毫米机炮可以碾压当时任何飞机的装甲,强劲的瑞星13发动机提供了相当澎湃的动力,为其机动性加了分。第二个因素就是,当时飞机上坐的基本是在中国战场上身经百战的老鸟。但是中途岛一役,零战初期的设计缺陷就暴露出来,由于机身没有较好的装甲保护飞行员和机身重点部位,这帮老鸟基本死了个干净,飞机也被美国海航击落不少。美国人在设计飞机的思路上将自己怕死的本质暴露无遗,将飞机的重要部位全部用厚重的装甲包裹,无形中为美海航的飞行员们争取到了多次积累实战经验的机会。反观日本海航,由于海上交通线被美海军潜艇部队破坏,日本也分不出足够的护航舰,导致制造飞机的原料难以进入本土,造成本土飞机产量不足,不仅影响了战斗,还对新飞行员的训练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再加上零战后期的改进型并未过多提升机体防护,不仅导致飞机的生产跟不上消耗,还导致了飞行员数量的负增长。飞行员素质的下降加上在1942年时脆弱的机身为零战的没落埋下了伏笔。

到了战争后期,美国海军通过前面几次大战役的胜利,再加上本国相关产业的全速运行,不仅拥有了数目庞大的飞机,还积累起了数目可观的身经百战的飞行员。VT引信在这时横空出世,给日本海航雪上加霜。日本海航新入役的舰攻和舰爆存在操机动性不强的问题,再加上美海军防空火力的压力,日本海航对舰攻击的效率直线下滑。马里亚纳惨败之后,想要挽回局面的大西泷治郎看上了零战的机动性,便提出由零战挂载炸弹实施神风攻击的设想并付诸实践。虽然这样做勉强提升了作战效率,但也证实了,此时的零战和日本一样,已从旭日变为落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