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统计的2017年平板电脑市场的出货量显示,这个市场虽然出货量同比缩小6.5%,但苹果的iPad丝毫没有遭到影响,2017年出货量达到4380万部,稳稳地同比增长3%,所以市场收缩都是安卓阵营的问题,没苹果什么事情,当然,iPad 2017的高性价比也是功不可没,要知道,苹果的产品里,能称之“性价比”的产品少之又少。

而在今年,高性价比的iPad 2018紧接着来了,如果平时我们要猜测苹果产品的定位的话,这款就想都不用想。为什么?库克都跑到学校去开发布会了,这还不明显?iPad 2018几乎就是专门为学生定制的。苹果推出这个,很大原因是为了应对谷歌强劲的ChromeBook攻势,当然啦,那是大洋彼岸的事情。

所以问题来了,咱们中国学生需要这个iPad 2018吗?或者,还有哪些人群需要用到它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先说说要买哪一款?

iPad 2018拥有9.7英寸的Retina屏幕,和去年的iPad拥有一模一样的长、宽、厚,感叹一句,“科技以换芯为本”啊。

没错,iPad 2018就是把处理器换成了iPhone 7上的A10,顺便支持了一下Apple Pencil,就没了。

但我们就该因此选择更便宜的iPad 2017吗?要知道,他们的价差不超过300元,除非你买的是二手(价差达到约700元),否则他们的性价比基本持平。

但是,又鉴于我们对iPad的需求几乎不存在“高性能”这一因素,所以iPad 2017似乎又很超值。

我是这样想的,选择iPad 2018的同学应该是对Apple Pencil有需求的,或者刚刚进入大学的同学,因为如果你要性价比的话,这台玩意儿你得用4年,性能高一点还是爽快一点。

至于iPad 2017,就给那些实在是没钱,或者已经大二、大三的同学,性能足够撑到你找到正职。

对了,还有一点,别以为买了个iPad就完事了,如果要增加它的工作能力,还得上键盘,所以你还得留点钱下来买键盘,这个事情下面再详说。

用来文字输入怎么样?

我买iPad的初衷,就是为了不带我那5斤重的游戏本去图书馆也能很好地做电子笔记和写稿,在使用的这些天,它的确做到了。除了iPad,我还买了罗技的K380蓝牙键盘,以及一个保护套,一个负责提供盲打的可能性,一个把平板立起来。

有了这两个周边,我觉得iPad才适合一个爱学习的学生使用,你可以很轻易地用它进行文章撰写,进行笔记输入,然后随便找一个能云同步的app,例如石墨文档,或者Ai Writer这些能通过iCloud同步的文本App,就能够全平台无缝对接了,仿佛都是一体的,所以体验也非常棒。

当然,文章的完成,不可能纯粹打字这么简单,“收集资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在这件事情上,iPad上的iOS就显得很蛋疼了。

有些我常用的App,并不支持iPad分屏,导致第二个打开的App的分屏窗口小得可怜,在悬浮的状态下,还不允许调节大小,更蛋疼的是你不被允许去自定义副窗口的位置,只有左右两侧固定好的地方,挡住内容是日常了。

幸好,一些外国的App对这个功能适配的很好,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而且,值得点赞的一个操作是,悬浮的副App在隐藏做右边的时候,在边缘滑动就能再次呼出,不需要呼出Dock栏重新添加,对上面提到的挡住屏幕的问题有所减缓。

但我还是在办公这方面对iPad有很强的怨念,因为,iOS不支持鼠标!iOS本来专门是为触控交互而生的,但在推出有官方键盘保护套的iPad Pro之后,苹果依旧死脑筋不改定位,导致除了打字、切换App等一些快捷键操作之外,打开新App、点击超链接、点击输入框等诸多操作依旧需要抬起你的手去点按,鼠标作为能与键盘同在一个平面的设备,切换起来基本不费力,但屏幕与键盘是存在高度差的,这就很费力了。比较恰当的例子就是,鼠标+键盘就是走路,触控+键盘就是爬楼梯,同等的路程,后者累多了。

如果iPad能够原生支持鼠标,我相信第一年iPad的销量至少能同比增长10%,立帖为证。

在将iPad代替电脑的这些天,每天去图书馆所背的包轻了很多很多,而且得益于iPad 2018的长续航,在满电的状态下,从早上8点钟用(正常吃饭、睡午觉),包括看在线视频(有高清的,也有1080+的),码字,浏览网页和听歌等操作,到晚上9点半离开图书馆还能有约10%的电,在我看来已经很优秀了。

需要注意的是,iOS设备看在线超高清视频和玩游戏的时候,掉电特别快。

噢,对了,屏幕并非全贴合的,不用太细致看也会留意到屏幕是稍微往内凹陷的;与此同时,iPad 2018也没有抗反射涂层,如果屏幕的角度刚好反射了天花板的灯,那会特别难受。之所以这样,都是为了让iPad有足够的性价比,至少屏幕的色域还是很广、很养眼的。(不过还是没有P-3)

总体来说,iPad 2018能很好地作为一台便携机带到江南地北,到哪都可以舒服码字,到图书馆,到咖啡厅,到课堂,下班之后等等场景,不过它也仅仅作为一台便携机,完全代替PC目前是不可能的,尽管它有这样的潜质。

蓝牙键盘,怎么不买保护套式的?

在iPad Pro上,苹果官方推出了键盘保护套,保护套几乎每个人都会带,把键盘整合进去,一体性相当诱人。在iPad 2018上,虽然没有官方的套件,但第三方的也不少,尤其罗技的还直接和苹果合作,在发布会上得到了出场机会。但为什么我没有选择呢?

其一,我对键程问题特别敏感。半年前我写iPad Pro 10.5英寸版本的体验的时候,就体验过官方键盘套,敲击感与敲桌面相似,半个小时下来,手指疼得要命,尤其上打字特别快的同学,按下去的力特别大,因为缺乏键程的缓冲,反馈回来的力也特别大,所以就疼了。

难道键盘保护套就没有长键程的吗?也有,但是,来看看我这个2mm键程的蓝牙键盘,厚度能和iPad一拼,假如把它塞进保护套会怎么样?如果要举着iPad使用的话你就是握着两台iPad,这将让良好的体验因为激增的厚度和重量而恶化。所以,在便捷和手感方面,我选择了手感。当然,这个前提是我每天都会背着双肩包出门,装在包里妥妥的,但如果是要手拿的用户,我倒是建议你购买一体的。

其二,性价比问题。iPad 2018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群体,学生群体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穷!体验好的键盘保护套动辄四五百块,长键程、高颜值的分分钟上千,而我选择的手感很好的保护套+罗技K380,只需要230元,性价比已经溢于文字之间。

或许有同学问,淘宝上不是有些一两百的键盘保护套吗?我怎么不说那些?的确,我在购买的之前也有所了解,但在商品问答那,已购者普遍反应这价位的蓝牙键盘存在输入延迟,这能忍?

其三,位置问题。iPad和键盘分离,iPad想放哪就放哪,键盘想怎么摆就怎么摆,可近可远随便来,而部分将键盘镶嵌在保护套里的就只能iPad在哪里,键盘就在哪里。当然啦,现在有些键盘保护套是设计成键盘可拆卸下来的。

还有别的用处吗?

配合键盘就是码字,也就是写文章、做笔记这些事情,那还有别的用处吗?我能想到的就是iPad的高便携性带来的优点,也就是像纸一样展示内容,看报告、看杂志,相信这个很多人都幻想过这样的场景,体验的确比有个键盘距离的笔记本电脑好上不少。

32G够用吗?需要4G版吗?

32GB够用吗?相信很多人都被网上说的“16GB、32GB不够用”而吓到了,然后默默买了128GB版本,结果有用户发现压根就用不到这么多。

我买的iPad就是32GB的,目前需要的应用基本稳定,但基本只用了三分之一;我的iPhone是128GB,尽管已经安装了83个第三方App,但还是只用了五分之一,十分浪费。

当然,要做到这样,首先你要不玩游戏,下载的音乐控制在100首之内,懂得适时管理微信产生的文件,以及巧用iCloud,这样储存空间什么的不再是问题,绝对够用。

尤其是照片特别多、文档文件特别多的人,每月6块钱/50GB的iCloud性价比更高,现在数据中心搬来了中国,可用性已经得到大大的提升。而如果你经常玩游戏,而且要装一大堆的游戏的那种,就当我没说。

需要4G版吗?如果你的手机卡是那种互联网套餐,例如小米日租卡,每天1元/800MB的那种,就完全不需要额外给iPad再买一张卡。

首先,iPad的屏幕较大,很少机会在外面走路的时候使用,这就砍掉了4G一个重要的使用场景;只要我们坐下来,基本就有Wi-Fi可以使用。

其次,我们的手机可以开热点啊!如果你的手机是iPhone,那就更棒了,登陆同一个Apple ID的iPhone,在iPad端可以一键连上手机热点,免去了手机主动打开热点的操作,方便极了。

所以,买4G版本简直就是人傻钱多,一张卡能搞定的事情,干嘛要两张呢?

因此,按照这个尿性,选择最便宜的iPad 2018已经妥妥够用4年了,如果去淘宝买港版,还能以不到2200元的价格买到,性价比爆表,我就是这样买的。

总结

为什么没有笔的体验?这你都问,一看就是因为没钱呀!T。T

iPad 2018的确是苹果难得一见的高性价比产品,这其中甚至存在牺牲一部分硬件的极致去换取低价,这也是只有在库克老爷掌管下的苹果才可能出现。如果在思考一番之后觉得自己需要一台iPad,但荷包又不是很丰满的话,iPad 2018,亦或者是iPad 2017将是你的首选。

来源:数字尾巴“kaisam57"的作品,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头条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