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5月12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成都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西南科技大学、绵阳赛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市东辰磁性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特种永磁电机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针对军工及石油领域对永磁电机的特殊需求,开展了永磁材料及工艺等科技攻关,突破了2项核心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7种专用永磁电机。

2020年5月12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成都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西南科技大学、绵阳赛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市东辰磁性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特种永磁电机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四川大学教授李彦,西华大学教授王进戈,西南交通大学教授苟国庆,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博导蒋刚,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高宏力,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张辉,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闫欢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针对军工及石油领域对永磁电机的特殊需求,开展了永磁材料及工艺等科技攻关,突破了2项核心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7种专用永磁电机。项目的主要创新点包括:发明了一种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配方及生产工艺,为特种永磁电机开发了高性能永磁材料,对CaCO3-H3BO3-SrCO3-SiO2-Al2O3-La2O3-Co2O3-TW等组合配方进行了改进,突破了高性能永磁铁氧体的生产工艺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SVM结合四桥臂变换器电机控制方法,采用了模糊PR调节器代替传统的速度PI控制器,增加了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抗扰动能力,该方法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能力、自适应能力强、抗扰动强、跟踪效果好、可靠性高等特点,适用于对动态性能以及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电机驱动场合;发明了7种专用永磁电机并形成产业化应用,开发了军用超低电磁干扰永磁柴油发电机组,为军事通讯、雷达系统提供电力保障;开发了自由活塞式斯特林制冷机专用直线电机,为我国军工行业超低温制冷机的突破提供了核心动力部件;开发了可控震源车专用全电动驱动系统,为地质勘探行业提供了绿色动力保障;此外,还开发了天然气压缩机专用永磁电机、新型震动筛专用永磁激振电机等4种永磁电机产品。项目共获得知识产权授权17项,其中包括国际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项。项目总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军用超低电磁干扰永磁柴油发电机组及自由活塞式斯特林制冷机专用直线电机部分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产品已在军工、石油等领域推广应用,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1.2亿元,社会效益显著。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特种永磁电机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