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以来,丰巢快递柜超时收费事件持续发酵,愈演愈烈的争议焦点主要聚焦在丰巢该不该向用户收费。

 

一、事件起因

 

4月30日一则消息在丰巢快递柜屏幕上显示:“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服务,同时优化资源的利用效率,丰巢于4月30日推出会员服务”。

 

会员月卡收费5元,可以存放7天之久。而普通用户只能免费存放12个小时,超时后每12小时收0.5元,3月封顶。

 


由于丰巢的“超时收费”做法遭到了全国多地的小区“反击”。

 

5月10日,上海首个因丰巢快递柜超时收费而将其停用的小区中环花苑发出致丰巢的公开信,对丰巢方面“已经提供了五年的免费服务仍然亏损运营”的说法表示不认同,并呼吁将免费时间延长至24小时。

 

二、“超时收费”引发争议   

 

大家其实都没有争论是否收5毛合理不合理,反倒是争论12小时是否太短了。这里确实是涉及到大多数白领的生活规律问题。比如,你早上9点给我放快递柜,我晚上9点就已经12 小时了,但大部分的白领去上班,有时候10点还不回家,这里就有一个不合理的因素在。

 

三、双向收费是否合理、合法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不好回答的。原来的手机都有双向收费的时候,我打电话收费,而接电话也有费用,那个时候确实是存在这个双向的案例。

 

快递公司为了解决自己的一个问题,设一个最后一公里的快递柜,其实挺好的,但你已经像快递员收了这个储存费,再向用户收费就有点那么不合情理。

 

去年10月1日实施的《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规定,智能快件箱运营企业应当合理设置快件保管期限,保管期限内不得向收件人收费。

 

此外,《管理办法》还规定,智能快件箱使用企业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当征得收件人同意。但现实情况中,快递员“不请自投”的情况经常发生,若因此产生超时费用,由消费者买单则有不合理之处。

 

上海市消保委近日表示,利用物业共用部位从事快递柜经营的应当征得业主大会同意、快递柜的收费和交易条件应当公平合理。

 

从监管部门的回应可以发现,虽然相关部门基本上都表示支持消费者对非法行为进行合理维权,但是基本上仅针对快递员不经同意就将快递放快递柜方面;对于消费者更加关心的快递柜收费方面,监管部门只能呼吁收费公平、合理。

 

2010年,中国邮政设立了国内第一个快递包裹智能投递终端,开启了行业先河。此后几年随着电商的爆炸式增长,快递包裹年增长量也随之井喷,终端快递配送员开始越来越不够用。

 

为了缓解快递“最后100米”的配送压力,2012年起投身智能快递柜行业的创业公司越来越多,俨然形成了一个小风口。速递易、中集e栈、云柜、格格货栈等都是在2012年-2014年先后成立。

 

看到新风向的顺丰,2015年集结中通、申通、韵达、普洛斯联合成立了“丰巢科技”,加入智能快递柜战局。

 

目前的快递业发展现状是,每年快递量增速依然强劲,但快递员的增速已经越来越缓慢,而且各家都在争夺快递员资源。当快递员的单位时间成本高于快递柜使用成本时,快递企业就会更多的使用快递柜替代快递员。

 

智能快递柜的价值不仅仅是终端投递那么简单,还可以被开发出更多的使用场景以及盈利点。

 

有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国智能快递柜组数将达75万组,市场规模将近300亿元人民币。

 

但在一致向好的大趋势里,丰巢能否一直独占鳌头,在当下看来却是一件不那么确定的事情。

 

​危司机小编想说此次事件之所以“一石激起千层浪”,固然因为收费涉及到快递公司、小区物业、消费者和快递柜企业等多方博弈,还因为物流行业的投送方式、商业模式所具有的争议性。在舆论围绕快递柜该不该收费而争论时,企业的关注点更多应该是落在如何协同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了解更多资讯请下载易车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