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村资本募资势头强劲,今年以来增加募资规模超40亿元,3年来管理规模突破100亿元。作为资本市场的入局者,一村资本身上的标签也逐渐从模糊的“华西股份金融平台”,到被市场认可的“独角兽捕手”、“并购专家”或“产业投资者”。

在8月16日一村资本成立三周年的“2018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暨第一届产业变革者论坛”上,华西股份董事长、一村资本董事长汤维清分享了一村资本的初心和愿景,即要“做产业方和创业者的垫脚石”,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企业”。

一村资本脱胎于“天下第一村”华西村。1999年作为“农村第一股”的华西股份在深交所上市,之后的20年间,华西股份在产业大潮中数次寻求转型,不断探寻驱动产业革新的力量。2015年,一村资本作为华西股份全资控股平台正式亮相。

汤维清说,一村资本存在的价值,就是通过“并购+创投”的投资方式,帮助有需要的成熟企业发展成为伟大的企业,帮助创业企业发展成为一家优秀的企业。汤维清讲述了自己20多年来与不同企业接触过程中的感触,他说,很多产业方或创业者需要的不仅是资金,还需要一条顺畅的通道,在基于他们自身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帮助清理出一条最终实现商业价值的通道。

相比普通的PE机构,一村资本选择的这件事显然更为不易,帮助企业最终实现商业价值,除了做到资本赋能,还需要产业赋能、管理赋能和价值赋能。

一村资本为什么要选择做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汤维清分析原因有三:一是很多产业方和创业者需要外部力量帮助自身实现飞跃和蜕变;二是相信付出获得回报的行为才符合市场规律;三是为实现一村资本的社会价值,主动承担起转型升级的使命。为此,一村资本摆脱了传统的并购和创投模式,用产业思维做并购,用并购思维做创投。

汤维清认为,产业思维是并购基金区别于VC/PE基金的重要特征之一。金融只有深植于产业、深耕于产业,顺应时代大趋势,通过促进产业的发展、产业的整合、产业的转型升级来实现自身的发展,才是正道,才会有活力,也才能持久。而所谓的“用并购思维做投资”,则是在投资之初便为创业团队安排好了发展路径,增强了帮助创业团队能最终实现自身价值、投资者最终实现退出的确定性。

此外,一村资本并不是一家单纯的基金管理公司。一村的背后是华西股份,是一家上市公司,懂得上市公司发展中的阵痛和所应该遵循的市场规则;一村的背后是一家产业集团,拥有旅游服务、金融投资、仓储物流、远洋海工、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矿产资源等多个板块;一村的背后还是一个村庄,一个懂得踏着时代浪潮前进,提出“服务华西村就是华西人”这样先进人才观的村庄。除了这些软性条件外,一村资本的注册资本金达到20亿元,有自己足够的资本投入和支撑。

作为一村资本01号员工,汤维清颇为自豪的是聚集起了一支既懂金融又深耕产业的精英团队,除了有来自券商、银行、投行这样的金融人才,还有IC工程师、医药学博士、医生、实业方面的上市公司高管。这也是一村资本有底气做好“产业方和创业者的垫脚石”的原因之一。

当天的会议还邀请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上市公司高管以及金融机构等众多合作伙伴参加。

会议上, 一村资本还宣布与中信医疗集团达成深入战略合作,共同探索大健康产业未来。据悉,中信医疗集团是中信集团的全资一级子公司,被誉为“中国四大医疗集团”之一,具备丰富的资本运营和企业管理经验,业务领域主要涉及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健康管理、医药配送、医疗后勤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业务。此次,双方战略合作的达成,或将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有力范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