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山被称“英雄岛”,六百年历经战火,从未丢失一寸土地原创

懒游的故事

5小时前

位于东山岛东北部铜陵镇

铜山古城,闽海

五大水寨之一,是福建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这是一座建在海岛上的古城,一座固若金汤的石头城池,今天要讲述的是明末大儒黄道周组建“书生扁担军”抗击清军的悲壮故事。


古城建在海岛上,六百多年前,东南沿海倭寇猖獗,为稳固海疆,明朝将领周德兴奉朝廷之命,来到福建南部的东山岛上囤兵驻守,用岛上处处可见的坚硬岩石,建起了一座固若金汤的石头城池,取名“铜山”。


与海岸线平行的顶街,是古城最早的街道。被誉为中国四大关帝庙之一的“东山武庙”就在顶街的东头。周德兴在建城时,也建了一座关帝庙。因为关公在历朝历代收拾忠勇仁义的代表。所以希望他的士兵像关公一样忠诚勇敢。


关帝庙旁这处小院是明末大儒黄道周的故居。明朝实行军籍世袭制,黄道周的祖上从军来到铜山,到黄道周时,黄家已是六代军户。


小院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从未干涸。古城人说,井要淘,人要教。在贫瘠和战火中走出的铜山人,更懂得读书明理的重要。


两万多人的小城中建有三个书院,不到百年就走出了黄道周在内的十三位进士和三十多个举人。明朝末年,清军攻陷北京,明朝宗室和大臣逃往南方,建立起南明王朝。那时的黄道周已年过六十,本可以在小城里安度晚年。然而,山河危难,他毅然作别妻儿,赶到福州辅佐南明。


黄道周既没有兵卒,朝廷也没有能力给他钱粮。于是,他就写信招募自己的学生和铜山乡亲,一支数千人的军队很快组建起来,这些从未打过仗的书生和农民,被称为“书生扁担军”。武器是家里拿出来的扁担、锄头和菜刀。


黄道周明知道这不是他该做的事情,明知有去无回,但是他宁可飞蛾扑火,去完成最后一次壮举。由于实力太过悬殊,黄道周战败被俘,妻子蔡玉卿给狱中的他捎来口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黄道周从容赴死。


在黄道周就义之前,古城人陈瑸、陈士奇也为国殉难,三个人的名字被古城人刻在了一块巨石上,称为“铜山三忠臣”。这块巨石重达两百多吨,但是跟地面多接触的只有十几厘米,风一吹,它就动,所以它叫作“风动石”。


看上去,摇摇欲坠的石头,不知经过多少风吹浪打,在古城人眼中,风动不倒的海上磐石,就是铜山人永不放弃的信念和永不言败的勇气。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三次入侵东山岛,三次被击退。1953年,国民党军队对东山岛发起猛烈进攻,东山军民奋勇反击,1200多位烈士从此长眠在碧海之滨。铜山城,如同它的名字,筑起一道海疆的铜墙铁壁。


东山岛历来被称为“英雄岛”,那是因为六百多年来,经历了四五十次保卫疆土的战役、战争、战斗,从来没有丢失过一寸土地,东山没有一个人当过汉奸。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