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科技媒體 Protocol 近期報道稱,相較亞馬遜、微軟、Google 和 Facebook,在雲基礎設施方面「落後」的蘋果,這幾個月內卻悄悄招聘了業界公認的雲計算人才,尤其是在容器和 Kubernetes 領域的專家。NTN Consulting 認爲,一旦蘋果保證了 iCloud 服務的體驗,也減少了對承包商的依賴,「它可能會進軍公有云市場——這正是亞馬遜的起步方式,即先滿足自己的雲需求,然後將多餘的雲容量租給企業。

「看上去,蘋果正在進行瘋狂招募,打算組建雲計算的全明星陣容。」就職於 Google Cloud 負責維護開發者關係的 Kelsey Hightower,上個月在 Twitter 上透露。

而科技媒體 Protocol 近期報道稱,相較亞馬遜、微軟、Google 和 Facebook,在雲基礎設施方面「落後」的蘋果,這幾個月內卻悄悄招聘了業界公認的雲計算人才,尤其是在容器和 Kubernetes 領域的專家。這些專家包括被認爲在行業有奠基作用的人士,以及從亞馬遜、Google 挖來的人才。

Kubernetes,一個開源的,用於管理雲平臺中多個主機上的容器化的應用|Kubernetes

此時不甘落後的蘋果,在打什麼算盤?

隨着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市場的飽和,蘋果近幾年的營收增長驅動由「硬件」轉向「服務」。iCloud 文件存儲服務、App Store、Apple Music、Apple TV+ 等網絡服務,背後都需要依賴龐大的計算資源和網絡帶寬。另據 IDC 數據,到 2022 年,90% 的應用程序將具有微服務架構,這些架構能提高利用第三方代碼的能力。

所以,蘋果這時候在雲計算上大舉投入,是緊跟行業趨勢,提前佈局的做法。而在雲計算上越來越認真的蘋果,一方面是爲了自結自足,另一方面也顯露出要和亞馬遜、微軟以及 Google 爭食的野心。

蘋果開始重視基建了

「蘋果似乎正在打造自己的雲計算基礎設施,這表明它希望向外界釋放出公司有更廣泛戰略的信息。」科技媒體 Computerworld 記者 Jonny Evans 寫道,「而機器學習肯定會是蘋果未來戰略的重要部分。」

過去幾年裏,蘋果提高了機器學習在內部的地位,這個部門現在正由前 Google AI 負責人 John Giannandrea 掌舵。

蘋果近幾個月來「挖角」的舉動,就是持續推進以上進程的結果。

據 Protocol,蘋果招進了被認爲是「推動了容器進程」的工程師 Michael Crosby,以及兩位從亞馬遜 AWS「跳槽」的專家:Arun Gupta 現在領導着蘋果開源方面的工作,Maksym Pavlenko 此前在 AWS 負責託管容器服務。另外,前 Google 員工 Francesc Campoy 也將在蘋果從事 Kubernetes 相關工作。

蘋果之所以將重視基建的第一步落在了容器技術應用的層面上,是因爲容器使應用程序的旋轉和關閉速度大幅加快。簡單來說,容器讓軟件的部署、應用變得簡單,而 Kubernetes 則能讓容器的使用、管理變得簡單。

而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雲計算行業已經進入 2.0 時代,行業競爭的焦點會逐漸集中到容器領域。

Rancher 中國區 CEO 秦小康告訴虎嗅:「行業預測,未來 3~5 年,絕大多數可能是 73%,甚至有人認爲是 93% 的軟件應用,將來都要跑一個叫 K8s(Kubernetes)的編排調度平臺,也是容器基本上的代名詞了。」他進一步解釋稱:「如果要實現的話,那就意味着將來絕大數的雲計算服務的呈現方式都應該是以容器的形式。」

而 Jonny Evans 推測,蘋果準備將 AI 應用於更多領域,並創造出更多的 API,讓開發者可以在他們的產品內構建智能。

擺脫「受制於人」局面

除了順應行業趨勢的考慮外,有消息稱蘋果是因爲雲開發工作受到第三方承包商的牽制,才未雨綢繆,選擇「自立門戶」。

CNBC 去年 4 月報道,蘋果和 AWS 簽署了一項長達 5 年,價值 15 億美元的協議。蘋果每月在 AWS 上的花費平均下來超過 3000 萬美元,比 2018 年同期增長了 10%。另外,蘋果也和 Google 簽了雲計算協議。

蘋果和亞馬遜在電影和音樂銷售等業務上存在競爭,但蘋果依賴 AWS 來驅動 iCloud 存儲業務。「就這樣,雲計算讓競爭對手轉化成了客戶。即使是像蘋果這樣的巨頭,如果沒有亞馬遜、微軟或 Google 這樣專門的雲平臺幫助,推出和維護大規模的互聯網服務只會越來越難。」

蘋果早在 2016 年就啓動了一項名爲「McQueen」的雲基礎設施項目,以減少對亞馬遜等承包商的依賴。

當時,蘋果內部的說法是「Azure 無法滿足 Apple 未來增長的工作負荷。」而如果要滿足自己的業務需求,蘋果就需要幫微軟填補因擴建 Azure 數據中心而產生的費用。爲減少成本,蘋果決定自建基礎設施。這和其他大型公司的做法一樣。比如,Facebook 也將旗下 Instagram 的存儲,從 AWS 遷移到自家數據中心上。

除此之外,蘋果 2018 年底宣佈將在 5 年內投資 100 億美元用於數據中心建設,以增加 5 個現有數據中心的容量。NTN Consulting 認爲,一旦蘋果保證了 iCloud 服務的體驗,也減少了對承包商的依賴,「它可能會進軍公有云市場——這正是亞馬遜的起步方式,即先滿足自己的雲需求,然後將多餘的雲容量租給企業。」

想喫一口行業蛋糕,有點難

在斥巨資擴建數據中心的同時,「蘋果也許還意識到它以前的軟件開發風格需要革新,而新的工程師可以幫助公司建立一個更現代化的開發平臺。」Protocol 寫道。

據 BuzzFeed News 記者 Alex Kantrowitz 的描述,蘋果的信息系統與技術部門(IS&T)主要由承包商構成。這和外包還不一樣,這些承包商的員工長期進駐蘋果,在服務期間僅爲蘋果提供產品和技術。顯而易見,不同的承包商之間互爲競爭關係,這導致該部門的內部競爭不斷加劇。「由於充滿對抗,整個部門就像是現實版的『權力的遊戲』。」知情人士表示。

根據蘋果員工的說法,如果 IS&T 開發的產品出現故障,蘋果內部員工往往被迫重寫代碼,因爲承包商服務期滿就換地方了。

從放出的招聘廣告來看,蘋果正在招募「開發下一代 Cloud Services 基礎架構」的人才。蘋果不僅提到了現有的,還提到了「全新的」應用程序,以及「下一代」Web 服務。值得注意的是,它也在招聘 iCloud 產品營銷經理。Computerworld 認爲,這或許意味着它正計劃在這項服務的基礎上分拆出更多產品。

先餵飽自己,再服務別人|視覺中國

這樣看來,眼下的蘋果還在「寄人籬下」,沒到可以和亞馬遜、微軟和 Google 爭食蛋糕的階段。眼下「瘋狂組建(雲計算)全明星的陣容」,是跟隨雲計算行業趨勢,繼續減少對第三方承包商依賴,並試圖建立更高效開發平臺的舉措。

「更多的 API,新的 iCloud 功能,和服務的快速演進,以及在平臺內引入更多的 AI,似乎是蘋果目前最可能想要推動的短期目標。」Evans 說道。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責任編輯:於本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