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在的因素,意味着张卫健不可能像六小龄童那样,安心享受孙悟空这个经典角色带来的红利。归根结底,孙悟空这一角色对于张卫健和六小龄童的意义本就是不一样的,所以讨论二人同演美猴王但后续发展却大不相同的话题本身,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文/李秋水
说起最经典的美猴王,非86版《西游记》中六小龄童所饰演的版本莫属。
尽管在86版《西游记》之后,又有多部翻拍之作,而其中也都有各式各样的孙悟空角色出现,比如张卫健版本的孙悟空,就因为夸张的表演和妙语连珠的台词一炮而红,深受观众的喜爱。
但六小龄童的美猴王,却仍是公认的经典,至今难有人能出其右。
不过,同样饰演过孙悟空,如今六小龄童与张卫健的现状却是大不相同。

现在的张卫健早已不止孙悟空这一个经典角色,但六小龄童却依旧在孙悟空的“一亩三分地”里打转,再加上近年来网络上对于他的风评也不算友好,于是,吐槽六小龄童“吃老本”的说法层出不穷。
更有网友直接提出质疑,为什么六小龄童不能像张卫健一样“改头换面”?
在笔者看来,其实,这并不是六小龄童想或者不想的问题,有两个因素,让他难以做到像张卫健那样洒脱。

内因:六小龄童自愿与孙悟空“捆绑”,张卫健迫不及待“解绑”
所谓内因,自然是指明星本人的意愿问题。
外界提起六小龄童的第一印象就是美猴王孙悟空,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本名叫章金莱。
与大多数想要撕掉标签的艺人们不同,六小龄童似乎并不介意外界给自己加诸的“孙悟空滤镜”,反而十分享受美猴王所带来的光环。

现在距离六小龄童因孙悟空这一角色一夜爆红已有30多年的时间了,但在这漫长的时间内,六小龄童最出彩和最为人熟知的角色却依旧是孙悟空。
一个角色能够经久不衰,足见其经典之处,但孙悟空至今难以令人忘怀,除了86版《西游记》几乎每年都会霸屏假期档之外,也有赖于六小龄童多年不懈的“捆绑”宣传。
在86版《西游记》之后,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并没有在荧屏上止步,他又拍摄过与孙悟空相关的其他作品,而且还数次在各大晚会节目或者综艺节目上以孙悟空的形象出现,勾起无数观众的回忆。

与六小龄童恰恰相反,张卫健对于孙悟空这一角色的态度却似乎是恨不得赶紧撇清关系,另立“炉灶”。
在网络上,张卫健光头的原因早已不是秘密。
据张卫健本人描述,在演孙悟空大火之后,他曾被人讥讽脸上没毛不值钱,因而才赌气剃光头。
果然,在这之后,张卫健顶着光头,出演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角色,实现了继孙悟空这一角色之后的再度爆红。

内在的因素,意味着张卫健不可能像六小龄童那样,安心享受孙悟空这个经典角色带来的红利。
对于张卫健来说,他的演艺事业不可能止步于孙悟空,所以我们才看到了方世玉、韦小宝、小鱼儿等脍炙人口的角色。

外因:孙悟空成观众强加给六小龄童的“桎梏”,张卫健不为美猴王所限
对于他人的意愿我们无法评判,但除了内因之外,造成六小龄童与张卫健发展路线不同的,还有外在因素。
至今为止,六小龄童所演的孙悟空都是公认的猴王第一名,无论是表演方式还是对角色的动作、神态等表情的拿捏都恰到好处,甚至在观众的心中,六小龄童的名字已经与孙悟空划上了等号。

正是六小龄童对孙悟空这一角色的诠释达到了极致,才让他在孙悟空的圈子中难以跳脱。
或者说,即便是六小龄童想与孙悟空“割袍断义”,观众们也不会答应。
不客观的说,观众对六小龄童版本孙悟空的喜爱有多深,六小龄童想要转型就有多难。
其实,在孙悟空之后,六小龄童不是没演过别的角色,而且他在饰演其他角色时,演技依旧无可挑剔,但无奈观众对于他孙悟空的印象太深,导致其他角色都成了陪衬,甚至是难以掀起水花。

因此,与其说六小龄童是乐于在孙悟空的“一亩三分地”里打转,不如说这个圈子是观众强加给他的“桎梏”,让他除了孙悟空之外,再难有被大众认可的突破。
显然,在这一方面,张卫健明显与六小龄童不同。

张卫健因为孙悟空一角而大火过没错,但孙悟空对于他与观众们来说,不过是其众多经典角色的其中之一而已。
而且张卫健版本的孙悟空也并没有达到六小龄童版本的高度,并且与其他明星所饰演的孙悟空相比,也并不算十分出奇。
换句话说,张卫健版本的孙悟空并不是娱乐圈内的“独一份”,所以,仅靠着孙悟空这一角色,并不足以支撑他的演艺事业。
因此,就不难理解张卫健为什么会积极拓宽戏路,不为孙悟空一角所限了。

张卫健的“猴”是角色,六小龄童的“猴”是传承
归根结底,孙悟空这一角色对于张卫健和六小龄童的意义本就是不一样的,所以讨论二人同演美猴王但后续发展却大不相同的话题本身,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张卫健是优秀的演员,虽然表演方式有些夸张,往往会给人以“套路单一”的感觉,但不可否认,他的演技很精湛,代入感极强。

就如张卫健版本的孙悟空一样,在已经有六小龄童珠玉在前的情况下,还能够掀起观众的追剧热情,无疑就是对他演技最好的证明。
不过,说到底,孙悟空之于张卫健,却也不过是一个让他爆红过的角色而已。
但对于六小龄童来说,孙悟空却不仅限于此。

出生于猴王世家,“猴”对于六小龄童来说,不只是要在台上、荧幕上呈现给大众的角色,更是刻入骨血的情怀。
六小龄童能够将孙悟空演得出神入化,除了有赖于自身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因为他在表演时融入了发自内心的热爱。
也正是六小龄童对角色注入的这份情感,让孙悟空“活”了,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痛有悔,每次的情绪转变都能够勾起观者的共情,这才成就了最经典的美猴王。

其实,无论是六小龄童的走不出,还是张卫健的断舍离,都是演员自己的选择,我们作为旁观者,都无权干涉。
况且六小龄童就算是“吃老本”也无可厚非,谁让观众喜欢呢?这就是他最大的资本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