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报全媒体记者 谢鹏飞 通讯员 周然 文/图

一条条街道干净整洁,一块块展板氛围浓厚,一个个活动丰富多彩,上街区中心路街道辖区内处处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最强音”,深入群众心间,盘活用好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党建引领,让文明实践更有“内涵”

积极探索区域党建一体化,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与党建阵地相结合,围绕“创特色、增活力、育典型”的目标,对照群众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持续推进“一支部一特色”品牌工程,打造14个引领方向、富有特色、个性鲜明、展示形象的特色品牌。精心设计活动项目,带动群众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积极对接文艺演出团体,送文化进社区,将文明实践活动与基层党建、文明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同部署、同推进。整合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妇女之家等平台资源,实现实践队伍、实践阵地全覆盖。

志愿服务,让文明实践更有“温度”

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延伸到百姓家门口、拓展到群众身边,依托“小红象·健康行”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志愿服务人才库”,着力构建“志愿服务+”模式,通过“志愿服务+社区人才、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志愿服务+共建单位、志愿服务+特色队伍”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以社区为重点、以品牌为引领,打造“邻里亲”综合服务站,拓展“小板凳恳谈会”方式,开展“干部讲理论、典型讲事迹、群众讲感受”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截止目前,共招募志愿者658人,开展活动32次。

文化传承,让文明实践更有“底蕴”

紧紧抓住文明实践“传播”和“实践”两方面内容,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方法,学名人、引能人、用贤人。引入源源不断的“活水”,邀请社团、文化、非遗老师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联合举办各类活动,其中在传统节日期间开展文化活动16次,并定期开展“非遗大讲堂”、书画展、“三个好”评选、“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等系列主题活动。坚持“进社区”、“进企业”等,实行“菜单式”点题文明实践模式,精心组织策划好每场活动的主题、形式、内容,开展文化宣讲、社会公益宣传、传承优秀经典等系列活动,通过对外输出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教育等多种形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工作落到实处。

中心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探索新思路,以“民生”为圆点,群众唱“主角”,打造“家门口”的实践阵地,更加贴近“地气”走进群众,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开遍大街小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