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白马坡一战,万马军中单骑突阵,“手起一刀”斩杀颜良而还,延津渡“战不三合”惊退文丑,然后“脑后一刀”剁掉文丑,这两场厮杀是关羽最为得意的扬威之战,他自己心里都颇为洋洋自得,以至于后来在两军阵前常常拿来恫吓敌人:“汝比颜良、文丑若何?”

正是:云长雄风盖圜宇,英雄从此震江山。

关羽骨子里就带着骄矜狂傲,自视甚高,这辈子就没服过人,但是我们都知道,关羽唯一一次当众坦然承认自己武艺不如的只有一个人――张飞。

关羽在白马坡单骑突阵,斩颜良首级而还,当时曹军众将全都惊呆了。颜良多厉害啊,“战不三合”干掉健将宋宪,又“照头一刀”劈翻魏续,仅“二十合”打得徐晃抱头鼠窜回阵,曹军“诸将栗然”,无人再敢迎敌。但在关羽马前,连一个回合都没撑住。所以当关羽将颜良首级掷在军前时,曹军众将是惊为天神,无不畏服,纷纷称贺,但关羽却罕见地谦虚了一回:

“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这把大家吓坏了,曹操甚至拿起笔来,将“张翼德”这个名字写于衣袍襟底以记之。关羽这句话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导致后来在曹将雄兵勇将团团云集的状况下,被张飞单骑独断当阳桥,无人敢于与之一战。

关羽长沙城斗黄忠,百余合不分胜负,关羽回营后钦佩,“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但关羽毫不服气,仍然对胜利充满信心,“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

樊城之战,关羽与抬棺而来的悍将庞德交锋,两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打了个不分胜负,关羽回营后对儿子关平称赞庞德“刀法惯熟,真吾敌手”,但当关平建议勿战时,关羽却愤然道:“吾不杀此人,何以雪恨?”仍然执意再斗,也对胜利充满信心。

所以说,对于张飞的武艺,关羽是实打实地真心佩服,决不是在曹军众将面前谦逊和客气。那么,以张飞的武艺,如果在两军阵前与颜良、文丑厮杀交锋,又是怎样的结果呢?

作为“河北四庭柱”之首的颜良,其强悍程度是有目共睹的,三合斩宋宪,一合斩魏续,二十合打跑徐晃,曹军众将“栗然”居然再无人敢战。即使是后来马超扬威潼关,八九合退于禁,二十合退张郃,“不数合”挑杀李通的情况下,曹军诸将仍有曹洪、许褚、夏侯渊陆续向其发起冲击。由此可见,颜良的震慑力尚在马超之上。毕竟在整个三分时代,能够二十合击败徐晃的狠人,盘算下来,大概也只有吕布、颜良和张飞这三位了。

在关羽马前一招都没能顶住,并不能说明关羽正常交锋也能胜过颜良。类似的例子还有:西平关之战,蜀汉年轻将领关兴在雪夜乱军中“交马只一合”斩杀羌军猛将越吉元帅,姜维在铁笼山“一枪刺倒”曹魏猛将徐质的战马,众兵乱刀杀之。越吉元帅的武艺肯定胜过关兴,而徐质的战斗表现也在姜维之上,仍然都一合被秒,确定是战场意外。颜良也是如此,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却脑袋瓜子瞬间当机,突然陷入了思考人生的状态,实在是冤枉透顶。

如果在正常交锋的情况下,张飞与颜良单挑厮杀,很有的打。应是一场旷世之战,绝不亚于葭萌关战马超,数百合内旗鼓相当。张飞悍勇,颜良狠厉,两人武力值只在伯仲之间,不是轻易能分出高下的。除非颜良脑梗再次发作,张飞想赢颜良,也难。

文丑的情况比较清楚,能够在磐河一战中力敌少年赵云五六十合,文丑也足以跻身于“超级猛将”的行列。延津渡口,文丑大军中了曹操之计,乱抢战利品,“不依队伍,自相杂乱”,曹军抓住机会趁乱攻击,文丑先是在乱军中“挺身独战”,又遭到徐晃和张辽的夹攻。文丑射倒张辽战马后,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徐晃力气很大,文丑与他厮杀相当消耗体力,费了好大劲儿击退徐晃,而力量更大爆发力更强的关羽又扑上来了,给谁也会心生怯意。文丑“绕河而走”本意是想拉开一段距离,以弓箭胜之,没想到“关公马快”,被追上了,脑后挨了一刀。

可以确定的是,文丑的战斗效率远不如颜良那么干脆利落,他的武艺应略高于徐晃、张辽、张郃等,但领先幅度不大,不是关羽对手。

以文丑这样的武力值肯定干不过张飞。张飞战斗风格有几个鲜明的特点:1.敢于以命相搏,斗吕布是“奋力”,斗夏侯渊也是“奋力”,斗马超也是“奋力”,如狮子搏象,全力以赴,狮子搏兔,亦是全力以赴,给敌人造成压力很大;2.善于破坏敌人的战斗节奏,经常在战斗过程中突然“大喝一声”释放大招;3.张飞粗蛮外表下掩藏着极度的精明,擅长对付各种敌人。若在两军前堂堂正正地单挑厮杀,张飞也足以在三四十合内突发险招将其挑翻马下。

结论:正常交锋的情况下,张飞对颜良和文丑都构不成秒杀的优势。张飞与颜良将战至百合以外,难分胜负;但张飞击败文丑是绝对有把握的,三四十合内必可胜之。

前往“元哥说历史”公号,可看文章《正史上的诸葛亮VS司马懿,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