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论】千方百计保障大学生就业

  在疫情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引发社会关注。今天国新办举行的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透露,今年有874万高校毕业生即将进入就业市场,就业压力较大。

  对大学生就业,中央始终高度关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如果说疫情防控是一场大考,那么解决大学生就业就是另一场大考,需要有关部门放“大招”。 

  就业难,并不等于就不了业。纾解困难,不妨念好三字诀。 

  一个是“拓”,拓展岗位,做大就业池。日前,由教育部等6部门共同主办的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正式启动,提出大力开拓科研、社区、医疗等基层岗位行动。瞄准就业领域,多策并举,千方百计拓展出新的领域,就能为大学生“腾”出新岗位。 

  前段时间,招收40多万高校毕业生担任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招聘10.5万名“特岗教师”的政策,将让众多大学生受益。“李佳琦”们转正背后,互联网营销师、核酸检测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等新职业的涌现,也拓展了就业空间。 

  二是“挖”,挖掘潜力,找出新动能。日前上海推出举措,鼓励企业引才:“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按规定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在有效的政策激励下,企业最大程度“招兵买马”,也有利于缓解就业难。再如,对入职教师岗位的大学生,实行“先上岗,再考证”,有利于扫清其就业阻碍。 

  三是“扩”,拉长战线,扩大“后就业”。无论扩大大学生参军入伍,还是扩大研究生招生,对缓解就业难大有裨益。当然,“扩”毕竟不是终极之策,归根结底还是要尽快恢复正常的经济发展。中央提出,有针对性地开展援企、稳岗、扩就业工作。换言之,稳就业、保就业,关键是稳企业、保企业,当企业发展有前景,企业生存有底气,就愿意接收大学生,为年轻人提供挥洒才华的舞台。 

  打赢大学生就业保卫战,根本仍在经济发展上发力,在呵护企业成长上发力,在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上发力。说到底,没有经济增长不足以支撑就业,解决就业问题靠的是发展,把经济发展蛋糕做大,把就业蛋糕做大。 

  此外,鼓励大学生创业也是一个方向。就业还是创业,因人而异,应尊重个人选择。而选择创业,不仅可解决自己的就业难题,还能向社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但是,创业不易,有关部门要适时提供创业指导,让年轻人少走一些弯路。 

  其实,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所占全国人口比例并不高,还没“富裕”到找不到工作的程度,还大有潜力可挖。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千方百计保大学生就业,不仅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也是稳就业的关键之一,是大民生。 

  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条件和保障,大学生也要充分做好人生规划,正视困难,敢于挑战。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祝愿每名大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霍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