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说张辅,其实已经成为了当时的“大明战神”,不但挂帅出征从无败绩,而且在朱棣死后又统帅全军。不过,倘若稍微注意一下《明史》,就不难发现,在朱祁镇御驾亲征的队伍中,有一位大明战神,叫张辅。

朱祁镇堪称是明朝所有帝王中,最该被“抽”的皇帝。本来大明朝传到他手中时,是一个“仁宣之治”的盛世。哪料一个“土木堡之变”,他就把自朱元璋开始,到他老爸朱瞻基,几代大明帝王,含辛茹苦的积累都葬送掉了,还闹得险些亡国。

更让人怒发冲冠的是,于谦危急时刻,独臂撑天为大明续了命。可当他复辟后,却不顾“天下冤之”的巨大压力,杀掉于谦后,又为“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翻案招魂。因此,后世之人,一直都怒斥朱祁镇最是忘恩负义,最对不起于谦。
以至于都出现了这样一种观点:崇祯亡国时的惨状,就是因为朱祁镇杀于谦时,寒了天下人心所导致——这个说法,其实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不过,倘若稍微注意一下《明史》,就不难发现,在朱祁镇御驾亲征的队伍中,有一位大明战神,叫张辅。他堪称是朱棣留给后代的“定海神针”,却为何在“土木堡之变”中,没有发挥出一点作用,反而最终惨死了?
张辅的老爸叫张玉,在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时,就已经是朱棣手下的头号战将了,而张辅当时,就在老爸手下效力。在张玉战死后,26岁的张辅开始代替老爸指挥,由此成为了朱棣手下的名将。

在朱棣当上皇帝后,张辅一跃就成为了朱棣手下第一名将。最让人佩服的是,他四次出征安南(越南),不但四次都大获全胜,还擒杀了“胡朝胡季犛、胡汉苍,后陈朝简定帝陈頠、重光帝陈季扩”,这四位安南帝王,使安南成为了大明国土。
自然这样的名将,朱棣在征伐蒙古时岂能丢下?所以,在朱棣出征漠北时,张辅其实才是朱棣最为依靠的将领,根本不是汉王朱高煦。证据就是在朱棣最后一次出征,死于榆木川时,他把军权全部授予张辅:上还至榆木川不豫,遂崩,召辅受遗命,诸军悉受节度。

所以说张辅,其实已经成为了当时的“大明战神”,不但挂帅出征从无败绩,而且在朱棣死后又统帅全军。这样的人物,若不配称之为战神,那就这不知啥叫战神了。
可惜,随着朱棣的去世,朱高炽和朱瞻基,开始的休养生息,张辅也就失去了发挥空间,哪怕安南复反,也只能瞪眼看着,朱瞻基放弃安南。估计此刻的张辅,必是心如刀搅,可他又能怎样?
好在朱高炽和朱瞻基,虽实施了战略收缩,休养生息。但对张辅还是非常尊重。张辅起码已经名义上是位极人臣,成了“太师国公”。可哪料当朱祁镇登基后,这一切就都变了。

朱祁镇无比信赖王振,而王振手下则也有得力臂膀,这就是太监喜宁!据《明史》载:喜宁看中了张辅的田宅,想霸占为己有,于是唆使弟弟强行侵入,并打死了张辅家的一位怀孕的妇女。
这事一下就闹大了,张辅岂能咽下这口气,这些田宅都是他拿性命搏来的。可哪料朱祁镇得知消息后,却刻意偏袒太监喜宁,从此导致了“至是张辅多次为喜宁欺侮,亦稍屈以避祸。”

即,从此后张辅虽又遭到过喜宁的多次欺负,却只能选择忍气吞声。此事,就是发生在“土木堡之变”的前两年。
所以,张辅在这种状态下,哪怕被朱祁镇点名随驾出征,也只能瞪着眼,任由王振等胡折腾,所以史载是“辅老矣,默默不敢言”。由此直至最终大明精锐全军覆没,朱祁镇被活捉,而已经75岁高龄的张辅,却毅然选择了战死!

堂堂大明战神,竟然在其晚年,以这种最悲哀和无奈的方式,在土木堡之变中,“殉葬”于朱祁镇,这对朱祁镇来言,简直是个天大的讽刺。不过最具讽刺色彩的却在后面。
那位被朱祁镇纵容和袒护,多次欺压张辅的太监喜宁,随着朱祁镇被活捉后,很快投降了瓦剌,掉过头就开始对朱祁镇是各种欺凌羞辱——这点在《大明风华》中,体现的非常符合史实。这只能说,朱祁镇是自作自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