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由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指导,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长江流域园区合作联盟、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主办,《中国企业报》中企视讯等协办的“活力张江、机情四射—长三角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复工复产沙龙”上,迪勤科技CEO刘思坦将疫情病毒传播和空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梳理。“我们是基于智慧物联的空气质量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为空气质量提供实时监测服务,通过传感器获取数据,基于动态数据进行可视、分析、预警、溯源、智能化控制,发现和找到问题,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包括空气净化、通风稀释、过滤、消毒等。

近日,在由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指导,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长江流域园区合作联盟、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主办,《中国企业报》中企视讯等协办的“活力张江、机情四射—长三角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复工复产沙龙”上,迪勤科技CEO刘思坦将疫情病毒传播和空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梳理。

图片说明:迪勤科技CEO刘思坦

“人们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飞沫飞溅到空气中,病毒随着患者唾液飞沫会依附到空气中的气溶胶颗粒上,增大了病毒传播的几率。”刘思坦讲到,空气中到处充斥着气溶胶颗粒,通俗来讲,气溶胶颗粒就是我们在阳光直射或有强光照射,例如投影仪等情况下,能看到漂浮在空中的无数小颗粒。

为什么在封闭的环境下疫情感染率高呢?刘思坦表示,一是人员高度密集;二是通风量不足。“清华大学江亿院士做过这样一个估算模型,通风量稀释倍数很低时,疫情感染率高;稀释倍数高时,大于1600时,感染是小概率事件,稀释倍数大于10000时,是完全安全的,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室外的环境,所以有效通风、增大新风量稀释是降低病毒感染风险的关键所在。通过此次疫情可以发现,非常有必要对建筑进行专业的空气管理。”

迪勤科技是一家专业做空气质量监测、管控与治理的公司,目前该公司已为超过300家的世界500强企业提供服务;有超过1000个项目的实施经验,合作客户案例覆盖生态环境局及监测站、工业园区、办公楼宇、酒店、商业中心、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先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认定,去年也在上海总部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

图片说明:迪勤科技室内环境监测硬件获得系列资质认证

“我们是基于智慧物联的空气质量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为空气质量提供实时监测服务,通过传感器获取数据,基于动态数据进行可视、分析、预警、溯源、智能化控制,发现和找到问题,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包括空气净化、通风稀释、过滤、消毒等。”刘思坦说。

图片说明:迪勤科技CEO刘思坦(左二)参加长三角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复工复产沙龙媒体互动问答

针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迪勤科技进一步迭代升级技术,提出“平疫结合”智慧空气整体解决方案,平是平时,疫是疫情。例如在智慧楼宇、健康建筑建设领域,通过迪勤科技的解决方案,能够将以设计出发的传统被动底限模式创新转变为以数据驱动的智能模式。“传统以设计出发的模式,主要是基于楼房的空间尺度出设计图纸,规划管道等,由于人员、室外环境等变化,输出为空气质量不确定。而我们通过智能化技术创新改进后,能将输出的不确定模式变为可选择的确定结果,系统基于客户需求调整,平时是一套模式,疫情时对空气质量要求更高时,可以调整为另一个标准,按需求输出确定结果。”

那么,空气监测的传感硬件设备能否测病毒,特别是新冠病毒?刘思坦表示,目前有一家来自瑞士的前沿技术团队,已开发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将人工合成的与新冠病毒RNA(核糖核酸)序列相匹配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受体“嫁接”到金纳米结构上,使其能够识别新冠病毒。“我们和国内一些高校也在做这方面开发合作,但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是通过PM2.5、CO2等比较容易监测的空气质量参数,做人员密集度和病毒可扩散的模型,做到间接的空气防疫监测。”

据悉,迪勤科技的监测硬件通过多层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算法,建立了数据自动纠错模型,使之拥有高精准度、高可靠等特性,通过了多项权威测试及认证。其Saas平台有传播途径溯源基础数据库、高风险区域预警、智能化控制等功能和模块。净化治理方案包括新风系统、负离子疗养机、杀菌抗病毒净化机等产品。主要针对的领域包括G(政府)端、B(企业)端和V端,通过有效的空气质量监测,促进复工复产。

图片说明:迪勤科技针对B端服务的空气质量智慧生态云示意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