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造成独生子女上述弱点的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包括孩子自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很多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是无原则的爱,缺乏教育的内涵,恨不得给孩子最好的一切,最后造成对孩子百依百顺,不分是非对错。

经常听到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反映:我家的心肝宝贝太任性了,谁讲他都不听,脾气暴躁,越大越难管、难带,学习成绩不好,脾气又差,怎么办?

我国自1979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大多数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虽然目前国家已经放开二胎政策,但很多家庭由于受限于孩子抚养的各种压力,现在很多年轻父母仍然还是只生一个孩子。

独生子女已经慢慢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群体,特别是在我国当代的教育现状下,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突出的问题。总体来说,我国独生子女的教育状况是好的,但是也存着不少让家长担心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一下,独生子女教育中有哪些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一、独生子女可能存在的弱点

提到独生子女,我们相信大多数都是好的,他们有自己的独特特点和优势。今天我们只关注独生子女可能存在的缺点和弱点。

(一)独

独生子女最大的特点,或者说弱点可能就是“独”字,因为他们是家庭中独一无二的孩子,可以享受家庭中一切优厚的经济待遇,生活可以从小衣食无忧,可以吃好的穿好的。因此,不管是身体还是智力方面,都发育得比较不错,他们从小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优越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因为是家中的“独”苗,往往就是全家的中心,生活环境也形容形成以“我”为中心。再加上,平时在家里都是各种长辈宠溺,接触的是成人,在家里就豪横,一出门就不合群,性格上就容易形成“孤独”,性格孤僻,感情上自私,不懂得关心他人,说话做事也不太会顾及别人感受。对家人长辈和其他成人,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不屑礼貌,所以容易形成“独”的弱点。

(二)娇

独生子女由于有了“独”这个弱点,会引发另外一个弱点,那就是“娇”。“侍宠生娇”,一般独生子女的家长和长辈,都比较娇惯孩子,因为整个家庭就这一个孩子,他们生怕孩子出任何意外和伤害,哪怕磕着碰着都心疼。

长此以往,部分独生子女就像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经不起任何挫折。他们平时在家吃得好,穿得美,任何事情都有人代办做了,时间一长,他们开始挑吃挑穿,怕苦怕累。在家横行霸道,出门胆小如鼠。在学校或外面遇到任何不如意,就找家长哭诉求助。因此,他们常常依赖成性,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坚强的意志,所以容易形成“娇”的弱点。

(三)懒

独生子女很多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基本上很多事情都被父母和其它长辈包办了,在家从来不用做家务,洗个衣服怕着凉、扫个地怕累着、甚至早晨刷牙牙膏都是先帮忙挤好了。因此,现在很多独生子女都是过着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结果越懒越笨,越笨越懒,让孩子养成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不爱劳动、懒惰的生活。他们体会不到创造的乐趣、劳动的辛苦、光荣,因而也缺乏同情心,缺乏劳动协作精神,对劳动成果也不懂得爱惜。这劳动的一课,到孩子组建家庭时,还得有一番痛苦的磨炼

前不久,大学好不容易复课开学了。身边一位朋友的男孩子,已经在南京师范大学读研究生了,家里离南京坐高铁也只要几十分钟就到了。父母开车将行李一起送到学校,到宿舍还要帮忙铺床,搞卫生等等。后来一问,从上大一开始,这么多年每次开学都是如此。平时回家也是开车去接送,衣服全是穿脏了周末带回家洗。听完当场就惊呆了。

(四)怯懦

由于从小有父母和长辈的保护,很多事情都不许做,有些独生子女在从小就会遇到各种尴尬:这个不让做、那个不能碰,孩子从小好奇好动的天性被埋没,很多事情都没法去尝试和体会,甚至有的父母就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关在家里,觉得外面太危险,不能离开自己的视线。

所有的这些父母长辈的行为,束缚着孩子,不给孩子自主活动的空间,从而压制了孩子的意志力的发展,造成孩子意志品质薄弱、遇事怯懦。一些独生子女因为从来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逐渐养成了依赖的性格,碰到困难的时候想到的往往是谁帮自己解决,唯独想不到应该是自己去解决。所以容易形成“怯懦”的弱点。

二、造成这些弱点的原因分析

哲学上说,事物的发展都是受到内因和外因共同影响。造成独生子女上述弱点的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包括孩子自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

(一)自身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

造成这些弱点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独生子女自身,这是问题的内在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一般来说,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儿童个性的形成有赖于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是个性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过度溺爱娇惯,在教养的过程中也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这往往让孩子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这是儿童缺乏正确自我意识的重要原因。

一是容易高估自己。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是在一片赞扬声中长大,很多人寄托了父母较高的期望。这往往会让他们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容易高估自己,对自我评价较高。

二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独生子女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每当碰到困难总有人帮助解决,他们习惯了依赖别人,所以也很难形成专注和长时间解决问题的习惯,很难坚持做好一件事情,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三是自我体验较强。以自我情绪体验中的自尊感来说,部分独生子女过分要求自尊,父母家人盲目与人攀比,而导致很多不应该的事情发生,家长总希望自已孩子出人头地,一有机会就要跟别人家孩子比。久而久之,孩子觉得我在你们眼里总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丧失了自信;之后就出现厌学、成绩下降,甚至开始自卑等。

(二)家庭教育的过分溺爱

研究发现,很多孩子各种弱点和问题,根源都是出在家庭教育上。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是很多问题的根源,独生子女的弱点和问题很多也是来源于家庭教育中,过分溺爱孩子。

很多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是无原则的爱,缺乏教育的内涵,恨不得给孩子最好的一切,最后造成对孩子百依百顺,不分是非对错。特别是现在很多家庭是多代同堂,很多年轻父母教育理念可能还比较先进,但也架不住长辈的强势。

具体表现主要包括:

一是过高的期望。自己的孩子总是最好的,由于是独生,很多承载着整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导致了不少独生子女教育失常,形成过度保护。

二是干预过多。不管孩子多大,在很多父母看来,他们总是个孩子,于是经常限制他们的正常活动,干预他们的学生和生活,“一切行动要听指挥”,导致他们的身心受到严重的束缚。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一针见血地指出溺爱的危害性,他称“为儿女牺牲一切的父母”是“最坏的教育者”......一切都让给孩子,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三)学校教育的重智育轻德育

学校是孩子受教育、长知识、增才干、学做人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心灵塑造的成败。独生子女之所以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与一些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是分不开的,成为独生子女形成弱点的生长区,学校有着不可推本卸的责任。

独生子女出现的生活中懒惰、贪图享受,意志薄弱、怯懦等弱点,学校教育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纵观我们很多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在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性格倾向方面往往是忽视的,更加看重的是成绩和分数和智育发展。有些老师也只是会教会学生如何去提高学习成绩去争先,对孩子应该如何做人、与人相处、如何在竞争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如何在失败受挫折时面对一切,等等,往往不在意。

(四)社会教育中的导向容易出现偏差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说家庭和学校是主阵地,那么社会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定社会特有的文化传递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烈地制约着教育过程的进行和人们养育子女的方式。很多家长往往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太多机会接触社会。这就大错特错了。譬如现在学校旁边会有各种各校的零食店铺、摆摊商贩,以及各种各校游乐场所,网吧,电子游戏场所等,个别不良商家为了赚钱,不失诱导孩子接触各种暴力、色情以及不法行为等,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社会教育中缺乏良好的导向对独生子女弱点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如何有效提升独生子女教育质量

独生子女并不是天生就有这些弱点和问题,很多都是后天形成的,我们完全有机会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要防止独生子女受到家庭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可能出现问题,就必须采用科学教育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他们。这是家长最重要的,最神圣的责任。如何有效教育好独生子女,重点是要转变“3个观念”,遵循“5个原则”。

(一)转变3个观念

其实很多家庭教育的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出在教育观念上的偏差上,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往往受到很多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因此,要有效教育好独生子女,首先就要转变下面3个观念:

1.转变爱的观念

每个家长都是爱自己孩子的,特别是独生子女更是爱不释手。但家长对独生对孩子爱的观念要转变过来,应该是要爱而不宠、养而不娇。

俗话说:“严是爱、宠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家长教育子女是天职,爱自己孩子是本性。而对孩子的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我们既要注重孩子平时生活物质上的照顾,更重要的应该是孩子品格和性格的培养,让孩子在体、德、智、美各方面健康成长,长大成为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才。在生活中,对孩子应严格管教,精心培养才是真正的爱。相反,对孩子娇惯纵容是有害的。

2.转变以“家长自居”的观念

很多家长常常喜欢将“他还是个孩子”挂在嘴边,在他们看来,不管孩子多大了,总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很多家长总觉得自己要比孩子在社会经历阅历以及能力上都要超过孩子,以“家长自居”,孩子事事要听自己的安排,平时学习、生活都得听从家长意见,不愿意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和兴趣爱好,喜欢做一个专横的家长。

3.转变“自私”的观念

“自己的孩子自己疼”,很多家长在内心深处总觉得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应该时时刻刻伴在自己左右,不能离开自己的视线。有的孩子小时候不能参与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怕受伤;长大了不能参加其他同学的聚会活动,怕被带坏。久而久之,最后只有不合群,性格孤僻,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只有家长的阴影里。

作为家长必须意识到,人是群居动物,以后是个社会人。他们必须要学会与人相处,未来 还要参与到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建设。家长必须要有大格局,要站得高、看得远、放得开。

(二)遵循5个原则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孩子负责的精神,遵循下面5个原则:

一是适度原则。“过犹不及”,在独生子女教育上不要寄予过高的期望。在物质供应上,不给予过度满足;在智力开发上不搞过度教育;在生活中,要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努力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不能事事都由家长越阻

二是全面原则。对独生子女的教育, 一定要兼顾体、德、智、美的全面发展,尤其要处理好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的关系。不能只注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三是言传身教原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平时在家里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孩子面前不出现意见分歧和冲突,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自己要先做到,正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是民主原则。是指在家庭中要形成民主气氛,不搞“家长制”,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搞一言堂,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五是严格原则。是指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能放纵,要使孩子逐步树立起是非观念,养成知错必改的道德品质,只有不断克服自身弱点,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三)独生子女教育的具体方法

真正落实转变传统观念,对社会负责,遵循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原则,还必须针对独生子女的弱点,在家庭教育的一些具体方法上下功夫。

1.培养合群精神,防止“独”。

独生子女平时在家由于没人同龄伙伴,日夜相伴的都是大人,容易形成孤僻胆小等不良性格。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孩子和其他同龄孩子一起活动,玩耍,培养孩子的合群精神。这既能让孩子感受到跟别人玩耍的快乐, 同时也能够丰富表达能力,培养培养团结、友爱、活泼、勇敢等品德。

通过与其他人的一起活动玩耍,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敏锐观察能力,适应群体生活能力等等,。这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越早发生,进展越顺利。所以,帮助独生子女交几个好朋友,是家长一项特殊任务。

2.不给特殊地位,防止娇。

很多独生子女在家里就是小霸王,呼风唤雨,拥有绝对的特殊地位。他们是家长的心头肉,掌上明珠,这才造成了孩子很多不良习惯,最后到头来可能还怪罪父母“不能理解“。

因此,家长从小就要树立一个意识,孩子也只是家庭中普通一员,不能给特殊地位。在家庭成员中,凡合理要求应当满足,不合理要求怎么也不能满足。在物质享受上绝不纵容独霸、占先心理,养成礼让的习惯。父母绝不要成为唯命是从的“大臣”,簇拥着一个骄纵的“小霸王”。

3.培养劳动习惯,防止懒

对于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就是有点舍不得的心态,不愿意让他们接触任何家务,出门开车接送,进门递好拖鞋,最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为一个“大懒鬼”。

因此,家长需要让孩子从小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有利训练脑、眼、手、脚的配合,训练手指细小动作,增强体质,能干有条理,父母家人带孩子一起烧菜煮饭,全家起包饺子,沟通亲子感情,教会孩子珍惜劳动成果,将孩子置身于普通家庭成员地位,避免特殊,减少依赖,锻炼生活自理能力,防止懒惰:同时,体会劳动辛苦、光荣,让孩子学会克服困难的勇气,锻炼意志,防止娇气。

家长还应着力对孩子进行良好生活的训练,按时睡,按时起,按时锻炼身体,按时完成作业,不但要生活自理,还要求孩子和家长分忧。

4.教育关心他人,防止自私

独生子女得到的是两代人的爱,如果他总是承受过量的爱,家长从不要他爱别人,那么他就会滋长自私心理,只顾自己,对人冷漠。童年时,如果缺乏同情心,不会关心人,那么长大了也不可能会在必要时为人民作出牺牲、为事业献身。所以,教育独生子女关心他人非常重要。

要从日常小事开始培养,从身边开始引导。父母如何在孩子生日时祝贺,也要求孩子在父母生日时学着祝贺:家里来客人,让孩子学习接待;支持孩子看望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学习照料老人;鼓励孩子和同学交往,互相帮助;支持孩子为邻里为居委会做好事,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就放手让他自己去做,培养他成为一个热心肠的人。

5.服从真理,防止任性

诚然,孩子的任性和遗传特别是神经类型特点有关系,但是,后天家长教育方法起决定性作用。一个民主而严格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克服任性。绝不迁就忍让、屈服和姑息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教会孩子以理性的态度对待成人的要求,要通情达理。

不是要孩子服从成人,而是服从道理,以服从真理为荣,家庭成员都应如此。父母在教育子女中有错误和过失,也要诚恳地向孩子道歉认错。成人向儿童检讨自己错误和过失,是能够最强烈地打动儿童内心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客观允许、家长始终观察的情况下,不妨按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实践一下,经受一番挫折,品尝一下人性的苦果,孩子就会切身体会到服从真理的可贵,理智代替冲动的必要。

独生子女教育,任重道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