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赵祯,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庙号为“仁宗”,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仁”为庙号的帝王。仁宗对百姓,身边的内侍宫女,还有每天‘骂’他的谏官,都怀有仁厚之心。那么,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有多“仁”。

一 宽容下人的过失

有一回,仁宗正在用餐,突然迟到一粒沙粒,牙齿感到一阵剧痛,赶紧吐出沙粒,同时对陪侍的仆人说道:“千万不要声张,我吃到沙粒,这可是死罪。”对待下人的过失,他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 不适与难受,而是下人会因过失可能带来的罪责,可见他的确仁慈。

二 宽容读书人

北宋嘉祐年间,苏辙参加进士考试,他在试卷中写道:“我听人说,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载歌载舞,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民间百姓的疾苦,也不与朝中大臣商议治国安邦的大计。”考官们阅读试卷后,一致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想要给他治罪,仁宗却不同意,并说道:“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发现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小的士子,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给予功名。”

三 宽容谏官

根据记载,仁宗想要立自己宠妃张氏的伯父张尧佐为三司使,包拯不同意,提出强烈反对,上书称张尧佐文化水平不够,不足以胜任三司使职位。仁宗实在想让自己心爱的女人高兴,便想变通,打算任命张尧佐为节度使,谁知一下捅了马蜂窝,不但包拯不同意,其他数位大臣也纷纷弹劾。

仁宗面子上过不去,大发脾气,说道:“节度使只是个粗官,张尧佐为何不能担任?”包拯反驳道:“这个职位出过天子,唐太宗都担任过,哪里算粗官?”仁宗听后,哑口无言,只得作罢。

虽然得罪了皇帝,包拯还是安然无恙,而且因为争辩时情绪激动,吐沫星子乱飞,仁宗要是离得近了,脸上屡屡中招,别说是一国之君,就是平常百姓也会受不了,肯定唯恐避之不及。但是,仁宗非但不在意,还能抹抹脸后,继续听。

看完上面的小故事之后,你认为仁宗是否称得上“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