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调整参数。很多人只知道大光圈的虚化效果,却不知道光圈在很多方面可以决定成像的效果。光圈可以影响照片的质量、景深、曝光、特殊效果等多种呈现方式,可以说用好光圈,拍摄就成功了一半。

想要准确利用光圈拍摄出想要的效果,首先要了解光圈。现在很多人只是到怎么按快门,把光圈调到多少,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调,也就不能适应不同的拍摄场景,拍摄思维固化。因此,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光圈。

什么是光圈?

光圈(Aperture),实际上是位于镜头中的一个机械装置。它是由多个叶片组成,并可以自由收缩或扩张,让其所形成的中心孔径可大可小。当孔径大时进光量就多,孔径小时,进光量就少。

光圈与曝光

在实际拍摄中光圈大小,通常是由一系列标定的f/数值来表示的,其中f 代表镜头焦距,数值代表相对于焦距的孔径大小比例。光圈值由大到小可以表示为: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后数值越大,光圈越小,进光量也就越小,画面也就越暗。

开大一挡光圈,进入相机的光量会加倍,比如f/4的光圈所接纳的光量是f/5.6的两倍。这个概念很简单,却非常重要。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f/4的光圈拍摄,画面效果较为明亮。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f/11的光圈拍摄,画面效果较为昏暗。

光圈与景深

我们都说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其实可以这样理解,点亮蜡烛后,将其放到3米处,我们可以看到5米的东西,但是将其放到1米处,我们却看不到5米的东西。

景深大小是受到感光元件上的弥散圆的直径决定的。弥散圆,是光线透过镜头通光孔径后汇聚成的点或光斑,光斑越小,成像质量越清晰,光斑越大,光线越分散,成像越模糊。

在保持焦距固定的情况下,加大光圈,也就是增大通光孔径,通光孔径越大,感光平面上形成的弥散圆直径就越大,虚化程度也就越大。

因此,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f/16

f/5.6

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可以调节聚焦误差余量,光圈越小,余量越大。比如我们在拍摄一个运动的物体时,我们可以先对焦在一个选定的距离上,然后利用较小的光圈增加景深,确保拍摄的清晰。

光圈与锐度

每一个镜头都有其最好的锐度光圈,通常是在最大光圈收1-2挡光圈,就会出现最高的锐度,比如常见的f/5.6-f8左右,大景深的场景光圈开到f/11也可以获得不错的锐度,不过随着光圈逐渐变小,锐度也会逐渐降低。很多镜头测评平台都发布过镜头MTF曲线,大家可以去各大专业平台参考,有些素质较高的相机镜头,即使光圈全开,也可以获得较高的锐度。

MTF 曲线图是经过科学测试后公布的镜头特性曲线图。它涵盖了镜头对比度的忠实再现,以及镜头分辨力情况。纵轴表示对比度的优劣,横轴表示与成像中心的距离。镜头测试分别要针对最佳光圈 f/8和最大光圈进行,因此 MTF 曲线就有了蓝色和黑色各两对曲线。其中,30lp/mm对表示镜头的分辨率,10lp/mm 表示镜头的反差特性;而每对曲线的 S 和 M 又分别代表平行于径线和垂直于径线的线条方向。

判断镜头 MTF 曲线的注解:

1. MTF曲线越平直镜头品质越好,表示镜头中心与边缘成像效果都佳。2. 10lp/mm 的MTF曲线越高,表示镜头成像对比度、分辨率越高,镜头成像通透锐利。

3. 同一对MTF曲线S线与M线越接近,说明镜头在能够切实表现被摄体的同时,具有易拍出美丽虚化的特性。

f/8

f/5.6

通过照片局部放大对比图,可以看出使用f/8光圈所拍摄的照片画质要优于使用f/5.6所拍摄的照片画质。

以上从亮度、景深、锐度三方面说明了光圈对成像效果的影响,在下一节中,我们将具体说明不同光圈适用什么场景,以及光圈的不同运用形成的特殊效果。

以上部分图文摘自

人民邮电出版社——《数码单反摄影技巧大全868》、《蜂鸟摄影学院单反摄影宝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