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窑工们开窑后,发现那片桑叶历经1300℃的烈火后,非但没有灰飞烟灭,反而浴火重生,将其美好的叶形叶态,永远留在了瓷盏中,美得令人惊叹。木叶盏,于宋代产于江西吉州窑,因茶盏中有着木叶纹路而得名。

原标题:饮茶千年,独爱木叶盏

1200多年前,一片桑叶,偶然飘落到江西吉州窑中。

窑工们开窑后,发现那片桑叶历经1300℃的烈火后,非但没有灰飞烟灭,反而浴火重生,将其美好的叶形叶态,永远留在了瓷盏中,美得令人惊叹!

桑叶与陶瓷的一次偶然的相遇,造就了木叶天目盏流传千年的永恒之美。

木叶盏,于宋代产于江西吉州窑,因茶盏中有着木叶纹路而得名。一经面世,四海闻名。

虽说纹路并不足为奇,诸如祥云纹、蔓草纹、海水纹等,然而木叶纹却独树一帜,他并不是錾的,也不是雕的、刻的,而是取自天然的木叶经高温烧制印留在胎胚上的印痕。

若细细观察这痕迹,叶片依旧筋络分明,叶柄与主筋栩栩如生,如果用手轻轻碰触,文脉仿佛清晰可感。

但仔细感受,才发现叶片处与盏底是一样平的。那样姿态淡然的一枚木叶熨帖地藏于盏中,如同刚刚风起,在哪一棵树上不经意的飘下;再来一阵风,它便会轻轻飘走。

烙印千年,亘古不变的感觉中,又透露着些许倏忽而至的恍惚。

宋代禅宗茶道礼仪十分之讲究,

自然离不开“禅茶一味”。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在佛家,

“吃茶”早就超越了世俗。

宋人有诗曰:“桑叶能通禅”,

而木叶盏作为宋瓷茶盏最高杰作,

专门选用桑叶、菩提叶作为纹路装饰,

这两种通禅信物蕴藏着深厚的佛性与觉悟,

可以说木叶盏从诞生的那一刻

就深得禅宗文化要领。

木叶盏最奇特之处就在于,

在经过1300度高温烧制后,

竟然没有灰飞烟灭,

反而叶片筋络永恒而完整无缺地保留在盏上,

这是怎样的一种奇迹?

想来,

也只有佛祖才能解悟了。

正如有人所说:

一片宋朝的树叶

任性的飘落在吉州窑中

将一千年前的美型美态

带着窑火的温度传递到现在

一片叶子的传奇

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