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孩童时代,受外界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他们的老师,作为教育他们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对其产生影响。而在古代,皇帝的老师就更为重要了,人品、才学缺一不可。就拿明朝来说,大部分皇帝的老师皆是一代名臣,方孝孺、杨廷和、张居正、孙承宗。而清朝皇帝同样不逊色,但给儿子选老师,皇帝们也是很谨慎的。清朝有一代,仅是通过一顿饭,便确认了一个未来的帝师。


这个人名叫朱轼,他出生在高安市村前镇艮溪朱村。村庄很小,也很普通,但出生在这里的朱轼并不普通。他的这个名字还是起源于苏轼,当年苏轼曾经路过他的家乡,这里的人因此受苏轼影响较大,对他很是推崇,朱轼便有了这么一个名字。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成为庶吉士。从这里,他开始了他的为官之路,康熙年间,他先后担任了潜江知县、陕西学政、奉天府尹、浙江巡抚、左都御史。


正是在担任浙江巡抚期间,他跟未来的皇帝雍正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朱轼被派去担任浙江巡抚。而刚好这一年,浙江一带爆发了水灾,康熙放心不下,就让当时还在夺嫡的胤禛前去督查。胤禛对此自然重视,办得好了,将来就可成为他夺嫡的政绩之一。

而到了浙江之后,胤禛立马就去找朱轼,结果到处都没有找到,不免有些生气。朱轼其人很关心民生,他的主张一向是民可载舟,民可覆舟。这次爆发水灾,他也坐不住,所以亲自去救灾了。胤禛到官府也就见不到他,但当他去受灾地区的时候,他发现朱轼很是认真,也就没什么好生气的。两个人一起合作,忙活了很长时间才将灾情控制住。


顺其自然的,朱轼要请胤禛吃饭,也就是这顿饭,让他成为了未来的帝师。前面说过朱轼是一个好官,他也很崇尚节俭,他的家中没有请一个仆人。布置得也十分节俭,这些胤禛都看在眼里。但等饭菜上来之后,他还是愣了一下,只见刚好是四盘两碗,样式都十分的简单。就这些饭菜还是朱轼的女儿做的,他的妻子卧病在床,又没有仆人。

他一个巡抚,日子过得如此的简单,胤禛对他的好感是直线上升。也没有嫌弃饭菜的简单,两人吃得很是开心,边吃边聊。一顿饭下来,胤禛也明白了朱轼的为人和他的才华。他回到京城之后就跟康熙夸了朱轼一通,而朱轼也没有辜负他的夸奖。在浙江研究出木柜法,从而堤塘坚固,潮患免除。有这样的才学,很快他就被调回京城,当了左都御史。

雍正登基后的第一年,便赐朝堂良佐的匾给他,将其视之为左右手。还让他成为了自己儿子的老师,其中就有弘历。朱轼对他的要求很严格。严格到雍正都觉得有些过分,雍正为此还对朱轼说:教也为王,不教也为王。意思是,教不教育,他都是未来的王,不用这么严格。没成想,朱轼回了一句:教则为尧舜,不教则为桀纣。


这话把雍正堵得说不出话来,确实有理,所以雍正便也不再说什么。严师出高徒,正是这样严格的教育,才培养出了未来文武双全的乾隆。年少时,乾隆或许会记恨他,但长大之后,他就会明白老师的苦心。乾隆登基之时,很是尊重他的老师,还亲自去高安见老师。时隔多年,朱轼招待乾隆的依然是四盘二碗。乾隆元年,72岁的朱轼去世,乾隆给他御赐了“帝师元老”。

参考资料:《南瓜记》、《清史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