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各方势力为了使得自己的权力更加稳固,发动了很多战役,其中官渡之战、夷陵之战和赤壁之战是最为著名的三大战役。

但是很多人认为,赤壁之战是孙刘两方联军与曹操对抗,目的是让曹操想统一天下的野心破灭,使得天下三分,因此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并不能与其他两次战役相比。那么究竟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官渡之战对于曹操来说应该平定北方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如果这场战争失败,他将失去在北方立足掌权的机会。要知道当时他虽然挟持了汉献帝,但是他的权力中心却是在群雄围绕的中心之处,如果他稍有不慎,肯定会受到四方敌人的侵袭。于是他首先采用怀柔政策,消灭了一直与他为敌的吕布,解除了一大隐患,然后清理朝廷的董卓余孽。


不过这个时候公孙瓒大败袁绍,狼狈自杀。隔着黄河曹操与袁绍之间,便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场战役。此时袁绍在这场即将发生的战争上的优势非常显著,北方的几方势力更是为了避免惹祸上身采取中立的态度,天时地利人和仿佛都在表达着他这场战争的胜利。而曹操的处境则恰恰相反,他前有袁绍蠢蠢欲动,后有刘表、孙策等人虎视眈眈,如果这几方势力前后夹击他将绝无胜利可能。


但是袁绍的内部并不如曹操和睦,在围攻曹操的决定上他的谋士们意见不合方法不一,谁也不让谁,这也是曹操最终取得胜利的一个重大原因。官渡之战可以说是曹操争夺北方权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战争胜利之后,他一反曾经的劣势,成为了比袁绍更加厉害的存在,也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夷陵之战的起因是刘备在取得了益州之后,没有兑现自己对孙权的承诺。再加上之后吕蒙为了夺回荆州,用计杀害了关羽,使得两方关系直接走向破裂。为了给自己的结拜兄弟报仇,刘备便发起了夷陵之战。东吴面对蜀国的来势汹汹求和不成,便选择与曹魏求和,同时派出陆逊迎战。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陆逊以五万的兵力直接战胜了蜀军,创下了由防御战转为反攻战的一个经典战例。


其实刘备之所以会输也并不是偶然,他并没有经过周密的计划而是因怒而兴兵,这本就犯了战场的大忌讳。此后又因不探查作战之地,将军队带入到蜿蜒的小道之中,更是对作战部署造成了严重的隐患,最终在面对吴军的攻打时,导致本来胜算很大的局面变为被动,取得了一个惨败的结局。这场战役对于刚建立起来的蜀汉有着非常大的打击,一方面损失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另一方面使得蜀汉的许多将士殒命。

蜀汉本是刚建立的时候,应该做的是休养生息,尤其天下政局不稳,内忧外患之下发动战争明显是不智之取。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花了五年的时候重新将军队建立起来,平定内外的隐患,发展经济使得蜀汉能够重新与其他势力做对抗。因此,夷陵之战可以说是三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界点,它也是让吴蜀关系更加温度的一个关键,此后三国出现了稳定的对峙局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