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犹太人在表面的沉寂和实际的热烈中,过着以《希伯来圣经》为中心的充满精神满足感的生活时,世界历史的格局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波斯帝国伟大的中兴大帝大流士一世萌发了征服世界的宏图大愿以后,西征作战就成为这个庞大帝国的主要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波斯帝王接过这根沾满野心与血腥的历史接力棒,无论有无国力的局限或个人智慧与能力的缺陷,都无一例外地将西征讨伐作为自己王朝的头等大事和帝王功德的象征。然而,这种不顾实际国力的外侵战略,在帝国君主的漂亮口号之下,已逐步演变成掏空帝国心力和瓦解帝国大厦的沉重负担。波斯帝国就在这个祖宗的魔咒缠绵中,悄悄地走到了消亡的边缘。
其实,认真地考察起来,波斯帝国的末代帝王并非天生的亡国之君。这位被称作大流士三世的国王,原本应是帝国复兴的希望。他相貌英俊,高大魁梧,性格温和却又固执。他好学勤奋,而且十分忠诚于自己的职责,是一个勤恳而努力的帝王,与中国明朝的崇祯皇帝颇有几分相似。他的能力也已通过了实践的考验,为了夺回帝国的主要粮仓,大流士三世登基不久就组织了对独立多年的埃及的征讨战争,仅仅6个月的时间就集结了一支精锐的帝国之师,一举将埃及全地收复。然而,这个叫阿塔沙塔的将军虽然是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直系后代,也因英勇善战屡立战功,但顶着亲王名号的他,毕竟是通过大太监巴古阿的宫廷政变登基上台,虽然他后来将巴古阿想加害于他的毒酒酒杯调换,惩罚了这个乱臣贼子,但他的政治威望还是略逊于前朝君主。这种称帝时的非正统出身的政治疤痕,使他的政治决策和军令的执行力在关键时刻遭受到致命的怀疑与阻挠。而这些因素成为波斯帝国失败与灭亡的最直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这仅仅是历史合力的一个方面的展现。就在大流士三世登基称帝的同时,在遥远的爱琴海蓝色波涛的拍岸声中,已经统一希腊半岛的马其顿王国出现了一个改变世界的青年才俊。这个叫亚历山大的青年人据说从一出生就异象惊骇,被人认为是希腊天神宙斯之子。他的父亲腓力二世不仅自己亲自传授武功,还请来已是大学问家的亚力士多德亲授各门科学和哲学,要把这位天之骄子培养成为未来世界的英明君主。历史的期待和万民的盼望可能就是这样变成了铸造英雄的时势。当力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意外地被人暗杀归天后,20岁的亚历山大满怀激情地登上了命定属于他的世界历史舞台。
当这位年轻的国王很快将并不臣服的底比斯和雅典两个城邦王国武力收复后,也许是巨大的武功征讨的胜利对年轻人的心灵刺激具有特别的魅力;也许是从小灌输于他的希腊文化优于世界且应统治世界的观念喷薄而出,青春的热血激荡着伟大的雄心壮志;也许是波斯帝国早就给他烙下的西侵暴行的历史记忆,又被传说中刺杀父亲的凶手受波斯人指使的惊人信息所激活,亚历山大大帝很快做出了东征波斯的重大历史决策。公元前334年,年轻的亚历山大带着他精锐的马其顿军团和差不多倾国而出的财力供给,更带着巨大的雄心和坚定的意志,踏上了通往东方的血腥征途。
根据历史记载,马其顿帝国与波斯帝国的这场你死我活的殊死战争,在双方的实力对比上似乎并不对称。经过对各种夸张数字的勘误后估计,亚历山大率领的那支闻名于世的远征军大约有4.7万人,其中包括4万名步兵和7000名骑兵;而波斯帝国的联军,最少也有25万人,其中包括20万步兵和5万名骑兵。就是在这种人数上敌众我寡、地理上敌熟我生、供给线敌长我短的绝对劣势下,亚历山大大帝竟然赢得了这场看似不可能胜利的战争,令人叹为观止。也因此,这场战争成为两千多年来人们热议不止的话题,更成为各国军事将领和军事院校研究的经典。
尤其是其中的两场关键战役“伊苏斯之战”和“高加米拉之战”,已经成为世界军事史上无人不知的以少胜多战役的最佳范例。许多军事史家都把战争胜利的原因归功于年轻的亚历山大,认为正是这位最高统帅拼死一搏的决战意识、身先士卒的勇猛作风和灵活机动的英明指挥,把这场战争变成了英雄的赞歌。据说当这位年轻的战神灭亡波斯又征服印度后,竟然为自己天下无敌而仰天长叹并哀号哭泣。
与这场惊天动地的战争相映成趣,这场战争的两大主角的谢幕却显得异常诡秘:高加米拉战役失败以后,大流士三世很快遭到了他的亲信的背叛,被叛将杀害在凄凉的逃亡途中。而亚历山大大帝,在厚葬了他的这位敌帅的9年后,突患重病,以33岁的英年于他的巴比伦王宫中归天而去。这位君主没有留下法定遗书,人们只好在他临走时抢问庞大帝国的继承人姓名。亚历山大以他的天性在弥留之际说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遗嘱:留给最强者。
就这样,从未预料到自己会英年早逝的亚历山大大帝,用这句忏语般的遗嘱打破了自己亲手建立的庞大帝国,在他的英勇善战也血气方刚的各路统帅们为证明大帝遗嘱而相互争斗后,这个横跨欧亚非的超级大国一分为三:安提柯王朝统治下的希腊和马其顿;托勒密王朝统治的埃及和巴勒斯坦;塞琉古王朝统治下的叙利亚和波斯。这3个王朝中,以塞琉古王朝属下的疆域最大,可能因此也助长了它更多的野心与残酷,不幸的是,犹太人居住的巴勒斯坦,成为这种野心与残酷的首要对象。
从希腊人于公元前332年占领巴勒斯坦起,到罗马帝国于公元前63年攻陷耶路撒冷的269年期间,犹太人经历了3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公元前332年至公元前198年的托勒密王朝时期(其中包括亚历山大大帝统一时期的9年),在这个长达134年的漫长历史中,犹太人浸泡在温情脉脉的希腊化糖水之中;而从公元前198年至公元前143年的55年间,犹太人突然被抛进了塞琉古王朝的恐怖深渊;但从公元前143年到公元前63年,犹太人又迎来了80年的马加比王朝的独立生活。与此相对应的是,犹太教也在这3个历史峰谷间震荡,剧烈的高抛低摔使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神宗教,被迫染上了明显而刺目的政治色彩与社会学印迹,并因此将自己推到了发展与死亡的异常严峻的历史关头。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