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汇中西、率意抒情。

每一位走进过上海大剧院的观众,都会被大厅正中那幅《复兴的气韵》深深震撼,这幅画的作者就是著名艺术家朱德群。

今年是朱德群先生诞辰百年。他用西方的油画画出了中国水墨画的精神,用独到的光影照亮了许多观众的心。

远看是西洋画,近看是中国画

朱德群被认为是将东方艺术的细腻与西方绘画的浓烈融汇得最成功的画家之一。用他的挚友、画家吴冠中的话来说,朱德群的画“远看是西洋画,近看是中国画”。

1920年,朱德群生于原属江苏省萧县的一个医生世家。家中的书画收藏令他从小沉浸于丹青笔墨之间。1935年,朱德群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在这所由林风眠任校长的学校里,他向吴大羽学习西画,向潘天寿学习国画。直到80多岁时,朱德群依然记得吴大羽老师当年的话:“绘画是画家对自然的感受,亦是宇宙间一刹那的真实。”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杭州艺专被迫向内陆搬迁。一心沉迷于绘画的朱德群,即使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也不舍得扔掉最心爱的颜料。

1955年,醉心于印象派绘画的朱德群决心到印象派的故乡巴黎去发展。不到两年,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就吸引了巴黎艺术圈的注意。他为妻子董景昭创作的画像在巴黎大皇宫举行的“国家春季沙龙”中摘得银奖。

然而,谁也没料到,这幅被誉为“中国版蒙娜丽莎”的作品竟是朱德群近20年古典写实绘画的终结。

改变他的,是一场画展。1956年5月,朱德群在巴黎市立美术馆参观法国画家斯塔尔去世一年回顾展。斯塔尔将抽象与具象融合的画风给了他极大的冲击。此后他不再画有形的山水、花鸟、草木、人物,而是将自己的人生观和理想,用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朱德群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来自东方,在我的文化根基里有着丰厚的抽象造型基因。尽管中国人很少讲‘抽象’这两个字,但其实早在唐宋的绘画中就有抽象的因素。书法艺术就是抽象艺术,中国人讲究诗、书、画一体,书法直接与绘画相通。即使是看似具象的山水画,画家也不是对着山水写生,而是经观摩自然,然后内化于胸,最后表现于笔迹的,这就有了写意抽象的因素。我虽然画西画,但我画中的内涵和精神完全是从中国的传统绘画中来。”

1997年12月17日,朱德群当选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院士。在这个法国最高学术荣誉机构里,出现了两个世纪以来的第一位中国人。朱德群的抽象画既是现代意识的体现,又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精神,他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透过西方的色彩关系和东方的书法线条,熔铸成一种新的抽象绘画。

朱德群《静》 油画 中华艺术宫藏

把最好的作品,献给复兴的祖国

有人说,欣赏朱德群的画,有如淋了一身的光彩。他一生中有许多作品都与“光”有关,甚至直接用光取名,比如《微光》《夜光》《光泽》《远方之光》等。朱德群曾说,他对光源的运用来自伦勃朗。与此同时,他画面中的“光”也深受印象派的影响。“我画的是我内心的光,也就是我的灵魂之光。”朱德群这样描述他画面中独特的光彩。

朱德群与上海有着很深的缘分。2002年夏天,他在吴冠中的陪同下来到上海,并欣然接受邀约,为上海大剧院度身创作一幅油画。这幅长7.3米、高4.3米的作品,名为《复兴的气韵》,是朱德群平生最大的作品,也是他抽象画的代表作之一。其千变万化的层次如同音乐般流动,象征着艺术的多元,更表达了一种复兴的理念。

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朱德群的耳畔响起了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他说:“我来上海考察时正逢春天,体验到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复兴气韵,用《第六交响曲》田园风光般的诗意去捕捉春天的韵律,会使这幅作品有更多的抒情气质和旋律色彩。”2003年,在《复兴的气韵》揭幕仪式上,朱德群深情地说:“我把一生中最大、最好的作品放在祖国,放在上海,是为了表达对故土的一种怀恋。”

2005年,作为“中法文化年”项目之一《朱德群近作展》亮相原上海美术馆,画展展出了其51幅作品。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馆原执行馆长李磊是这样理解朱德群的:“朱先生的画作并没有生涩玄奥的哲理,有的是色彩的歌唱和光影的舞动。这种‘歌’与‘舞’能给人许多启发,甚至顿悟。”

2005年,朱德群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朱德群近作展》

平易近人的“中国抽象”

上观新闻:2005年,原上海美术馆举办过《朱德群近作展》。作为当时的执行馆长,您对朱德群先生有哪些印象?

李磊:那时候朱先生已经是85岁高龄,走路有点不方便,但他还是尽力照应来自海内外的朋友和嘉宾。那是一次很成功的展览,朱先生的作品非常亮眼,充满金色的气息。展览结束时,他还向上海美术馆捐赠了一幅作品《静》。

2005年,上海美术馆还举办了一场吴冠中先生艺术回顾展。吴冠中先生与朱德群先生的感情很深,他早年是受了朱德群的影响才去报考杭州美术专科学校的。朱德群先生在法国时还给过吴先生许多帮助。

朱德群与吴冠中都是吴大羽的学生,朱先生对恩师也是情谊深厚。在吴大羽先生最困难的时候,他从法国寄油画颜料给老师。吴大羽晚年的抽象画都是用这些颜料画的。正如旅法画家贺慕群先生所说:“朱德群是个好人,别人有困难他都愿意去帮助。”

上观新闻:朱德群与吴冠中、赵无极被誉为“留法三剑客”,他们的艺术风格有哪些不同?

李磊:朱德群与吴冠中、赵无极早年都师从林风眠、吴大羽等绘画大师,后来各自的创作道路虽不尽相同,但大的方向都可形容为“融汇中西、率意抒情、独立面貌”。吴冠中先生曾经说,抽象艺术是绘画的最高层级,它表现的是艺术的本质和规律。他之所以没有画抽象画,是因为中国的审美教育还不够,大部分人看不懂抽象画,所以他的作品中都有一些形象可以让观众与生活的感受联系起来。其实,他的画的内在形式是抽象的。

赵无极先生的抽象绘画趋于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精神,他的画色彩沉稳,画面侧重对空间和光线的追求,蕴含天、地、水、火等种种大自然的要素,似乎要打通宇宙与人心的隔阂。

相较而言,朱德群先生作品的特点是优美甜蜜、平易近人。

上观新闻:对普通观众而言,抽象画是难懂的,但朱德群先生的画却给人一种亲切感,这种平易近人之感从何而来?

李磊:朱德群先生的画作虽然通常被归于抽象一派,但在结构上却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影子,他用油画画出了中国水墨画的精神。在他的画前,观众也许一时难以辨别他所要表达的物象,但会被他画中酣畅淋漓的气魄所震慑。

朱德群的绘画之所以更受中国人喜爱,我想主要是因为在文化背景和审美趣味上,观众容易与之产生共鸣。他的画里有春山鸟语、夏雨滂沱、秋风送爽、冬日空蒙,这些都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积淀的生命感悟和情感表达。我们从他的画中能看到如诗如歌的情愫,也能感受到久别重逢的喜悦。

上观新闻:听说朱德群先生平生唐诗宋词不离手,他的抽象画也被评价为一种诗性的抽象。您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如何理解诗性的抽象?

李磊:中国传统审美意韵的最高成就都集中在唐诗宋词中,朱德群先生自觉地从中华文化的宝库中汲取营养,将之与20世纪西方主流的抽象艺术相融合,闯出一条独特的饱含中华审美意韵的艺术之路,这毫无疑问是“诗性的抽象”,也是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抽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