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者选车的过程中,常常会听到“XX品牌是XX品牌创立的”,而这也让汽车小白感到纳闷。其实,这就是车企“多品牌战略”的产物,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多品牌战略”。

多品牌战略固然有它的优点,能提高市占率,还能借助不同品牌的产品特性,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比如,企业开发新品牌后原有的品牌可以用来攻占低端市场,而新品牌就去实现所谓品牌向上的理想。

但是,多品牌战略也有一个显著的缺点,就是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在多品牌战略下,车辆的开发,制造,营销,销售,售后成本会随着品牌的增多而成倍地增加。所以多品牌战略同时也增加了品牌管理难度,给集团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奇瑞的多品牌之路

在执行多品牌战略的自主品牌中,奇瑞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为了更有效的占领市场,奇瑞自2009年开始执行多品牌战略,逐步形成了奇瑞(含旗云)、开瑞、瑞麒和威麟四大品牌架构体系。


其中,奇瑞(含旗云)定位低端乘用车市场;威麟定位中高级全能商务车,主攻政府采购;瑞麒定位高端轿车品牌,主要面向个人为主的成功人士;而开瑞主推微型客/货车,面向乡镇和新农村市场。这个计划看起来面面俱到,但却没有考虑到从单品牌到多品牌的转变对研发能力有极大的要求。据相关信息显示,2011年奇瑞正在研发的车型多达142款。分散的研发资源让奇瑞没法重点进行研发,导致产品较多,品质不强的后果。


面对多品牌战略的失败,奇瑞也很快做出了回应。在2013年,奇瑞极大削减新产品的更迭,仅推出瑞虎5、奇瑞A4和新旗云2等奇瑞品牌车型。像瑞麟这样的品牌往后再也没推出过新车,折戟后,奇瑞逐渐地从多品牌战略收缩为原有的单品牌战略。


创立星途、捷途,奇瑞重回多品牌战场

但是在回归单品牌战略后,天生爱折腾的奇瑞似乎有点坐不住。于2019年推出了全新子品牌——星途。与以往的品牌不同,星途迎合当下的市场风向,主打SUV市场,定位相对高端。

卷土重来推出星途品牌,奇瑞再次拾起多品牌战略胜算几何?

从研发实力上看,经过十年的发展,奇瑞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奇瑞。在这十年间,它已经打造了一个融合了奇瑞、奇瑞捷豹路虎的研发人才和技术的研发体系,构建了覆盖芜湖总部、上海、欧洲、北美、中东以及巴西的全球研发基地布局。

奇瑞研发中心拥有一支5500名以上设计师和工程师的全球化研发团队,他们分别来自于10余个不同的国家,全球研发业务涵盖多个模块。截止去年,奇瑞已累计申报各项专利达到17079项,获得授权专利11032项,位居国内汽车企业前列。经过进化后的奇瑞已经具备极强的研发能力,撑起一个子品牌绰绰有余。


再来看星途的产品力,车辆外观时尚,符合年轻群体的审美,内饰也紧追潮流,贴合“大屏化”趋势。动力和底盘更是奇瑞的看家本领,多年的磨砺让集团的动力总成相当成熟。在定位上,星途选的主力销售价位为13-15万元,既可以对其他自主品牌的SUV产品形成打压态势,也可以和合资品牌SUV一较高下,很是巧妙。

除了带领奇瑞品牌向上的星途有强大的实力之外,奇瑞也诞生了一个抓住“年轻”“性价比”这样关键词的捷途,它的优秀表现也让奇瑞看到了多品牌战略的曙光,经历过短暂失败,调整,又重新出发的奇瑞有了自己的一套多品牌战略打法,相信未来也将带来更亮眼的表现。


最后回到多品牌战略,笔者认为它很考验一个品牌的综合能力,并不是每个车企都可以去凑热闹,像奇瑞这样的巨型企业都要几经波折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更多的车企也只能感叹“想说爱你不容易”!

了解更多资讯请下载易车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