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一天,张佳胤正坐在县衙判案,结果突然走进来两个人。张佳胤连忙道谢,随即又指出两人的背囊恐怕装不下这么多,而且他们带着钱很难走出县衙大门。

张佳胤是明朝官员和文学家,重庆府铜梁县(今重庆市铜梁区)人,他自幼聪慧机敏,七岁就能日诵千余言。如此智商,在科举场上也是如鱼得水。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年仅十八岁的张佳胤参加院试,一举考中秀才,且名列榜首,深得重庆太守的刘绘的器重。六年后,他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并于次年进京考中进士。
按照一般程序,进士如果外派的话,都是从县令这种小官做起,张佳胤按照程序走了,被任命为滑县县令。年轻的张县令很快就离京走马上任了。
有一天,张佳胤正坐在县衙判案,结果突然走进来两个人。这两个人大剌剌地直入府堂,连看都不看一眼旁边。
张佳胤定睛一看,两人穿的都是缇骑的制服,是锦衣卫属下人员,明朝时期锦衣卫可是特务机关,一有指令可以直接逮捕官员,难怪两人如此嚣张。

但是张佳胤觉得奇怪,锦衣卫没事来找自己一个小小的县令干什么?要抓自己完全不用锦衣卫出手啊。
张佳胤除了智商高,心理素质也很好,心下虽然疑惑不已,但却没有表露出来,依旧照常判案。
不过那两个人等不住了,其中一人突然大声骂道:"这都什么时候了,你竟然还有心思判案,还不赶紧过来拜见我们?"
张佳胤这才命人退下,自己去迎见二人。
刚才出声的那人自称有圣旨在身,张佳胤不动声色,一边命人摆设香案,准备恭迎圣旨,另一边打探消息,他凑近问道:“圣上的圣旨是拘捕我的吗?”
先出声者对张佳胤附耳说道:"不是拘捕你,是要抄耿主事的家。"当时县衙中有个主事叫耿随朝,是滑县本地人,只是一个小吏,因为管理的草场发生火灾而被抓进号子。

张佳胤本就起了疑心,一听这话,更觉可疑,耿随朝不过是个芝麻小吏,一生从未离开过滑县,甚至滑县人都不一定认识他,远在京城的皇帝怎么会为了抄他的家而专门派人来呢?
张佳胤眼珠子一转,就请两人到后堂休憩,打算问个清楚,毕竟事关圣旨,没弄清楚前不宜大张旗鼓。
两人先进后堂,张佳胤后进,谁承想他刚进后堂左手就被那先说话的扣住了,另一人搭着张佳胤的肩,将其押到炕上。
先说话者用手摸着胡子笑着说:"张县令,你还不知道我是谁吗?我从山寨里来,听说县衙库房中有不少银子,想借来用一用。"
说完,他抽出一把匕首抵住张佳胤的脖子,想以此来威胁张佳胤。

张佳胤不慌不忙,解释道:"两位不要冲动,既然你们不是来寻仇,我也不是傻的,犯不上为了公家的钱赔上身家性命。而且我是个书生,两位身强体壮,即便不用武器,我拿你们没办法。只是你们刚才假扮朝廷钦差,县衙很多人都见到了,如果你们现在露出行踪,出了县衙被人看到,这不是很危险吗?"
两人听了觉得有理,就把匕首收了起来。
张佳胤扭了扭脖子,继续解释说:"其实我们滑县是个小地方,穷,县衙里也没有多少钱。"
然而,这帮大盗出手前是经过考研的,那先说话者拿出一本簿子,上面清楚地记载了多个州县的财政状况,滑县并不穷。张佳胤没办法,只得转而哀求他们别拿太多,以免自己遮掩不过去,影响日后的升迁。
两人商议许久,之前不说话的那个说道:"我们兄弟五人,你就给我们五千两吧。"
张佳胤连忙道谢,随即又指出两人的背囊恐怕装不下这么多,而且他们带着钱很难走出县衙大门。

这两人商量以后,觉得张佳胤说的也对,就让他去准备一辆车,准备用车把钱带走,当然为了防止张佳胤趁机逃走,他们又用匕首抵着张佳胤,警告不许有人跟随在后,否则就杀了张佳胤。两人许下诺言,只要他们安全离去,就会放了张佳胤。
张佳胤又一次好心地指出两人计划的漏洞:"你们在白天押着我走目标太大了,会引起百姓围攻的,到时候就算杀了我,你们恐怕也难以脱身。不如等到晚上再启程。“
两人同意。
张佳胤又提建议:"官银有专门的印记,你们拿去用着也不方便。正好县里有几个有钱人,不如由我出面向他们借钱,这样我不会因为官银短少而影响仕途,你们也不用担心使用官银遭到官府追捕,一举两得。"
两人大呼还是读书人聪明。
就这样,两个强盗被张佳胤一步一步引到了他的手心。

张佳胤让那个后说话的去传话,把他最信任的小吏刘相叫来,那人照做,刘相很快就来了。刘相一向机灵,张佳胤装作很正经地对刘相说:"我运气不好,受到一桩大案的牵连,如若被押进京则必死无疑,现在两位钦差有办法为我脱罪,我非常感激,想送五千两聊表心意。”
刘相听了,吐了吐舌头,叹道:"我们县一向穷,一时间到哪儿筹这么多钱?"
张佳胤气愤这小子现在还开玩笑,暗中踢了他一脚,说:"我经常见到县里那些富人乐善好施,你替我跑一趟,我写一张条子去借些钱急用。"
张佳胤取来纸笔,写了一张字条,上面写了九人的姓名,按资产分钱数,加起来正好五千两。两人检查了一下字条,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就给了刘相。
张佳胤还嘱托了刘相一句:"钦差大人在此,待会儿他们送钱来是时候,一定要穿戴整齐,不要因为我向他们借钱,就故意装出一副穷相。"

刘相会意离去,张佳胤又命人送上酒菜,还先尝了几口表示酒菜无毒,那两人就此安心地吃喝起来,静候佳音。而吃着喝着张佳胤还频频劝两人不要多喝,以免酒后误事,搞得两人都快要把张佳胤当同伙了。
没多久,九个衣着光鲜的“富豪”来了,双手捧着用纸包裹的兵器站在门外,全都是一脸肉痛之色,不舍道:"大人要的钱已经拿来了。"
张佳胤命人取秤来,准备称银子,然后又嫌桌子小,就命人从库房中取出长几横放在后堂。不经意间,张佳胤就跟那个先说话者站在长几两边了,而那后说话的有点心眼,还跟着张佳胤。
张佳胤拿着秤,对那后说话者道:"大人,要不要你来称?“
金钱的诱惑的巨大的,那人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秤靠近长几,张佳胤则很自然地往后退,然后,一个大步闪退。旁边的九位”富豪“立刻扯掉手里的纸,拿着兵器就冲上前去,这几位当然不是富豪,而是县里最好的几位捕快!

趁两人与捕快搏斗间,张佳胤离开后堂,大叫捉贼,一时间县衙所有人集聚,全都参与进来。那先说话者原本还想扑向张佳胤,来个斩首计划,但却被逼退。他一路跑到厨房,最后退无可退,绝望自杀。
另一人被抓住,经过拷问,此人和盘托出,那自杀的人叫任敬(人精?可惜一点也不精),他叫高章,他们还有王保等三名同伙。
掌握强盗团伙名单后,张佳胤立即下令追捕。高章两个人像是炮灰,而那三人才是主谋,他们意识到不对,早早就跑了,但是跑得了吗?
如果只是一个张佳胤,那或许是跑得了的,但是他们惹的还有锦衣卫啊。锦衣卫的老大陆炳听说这伙人假冒锦衣卫四处勒索后勃然大怒,我锦衣卫的威名怎能被你们这帮蠢贼利用,于是下令追捕。
锦衣卫的能量是很大的,那三人更像是自投罗网,刚刚逃到北京,以为离滑县很远了,已经安全了,下一刻,就被锦衣卫请走了,陆炳的判决是杀。

纵观此事,强盗们的骗术并不高明,就如同今天电信诈骗谎称自己是公安局人员帮你销通缉令一般,局外人一眼就能看破,但是局内人往往沉迷于其中。
在明朝,锦衣卫和皇帝圣旨,那是压死人的两座大山,寻常县令,谁敢过问,那还不是乖乖给钱?幸亏他们点背碰上了张佳胤,被智商碾压了,不然还真能发家致富了。
而张佳胤临危不乱、巧妙安排也反映出他过人的能力。这种智商碾压的方法,他后来在浙江平乱也用过一次,两边许诺然后同时动手,一下就把兵乱和民乱都平定了。无怪乎藏书家祁承熯(hàn)评价他为”经济权略,真独步一时矣",事实上,他后来还真的成了名臣,官至兵部尚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