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植物奶的快速發展給牛奶行業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不過,美國牛奶生產商認爲,植物奶雖然打着“奶”的旗號,外形也跟牛奶一模一樣,卻並非真正的奶,只能稱得上是植物飲料。

牛奶不夠,植物奶來補

作者 | Emma,硅兔君

責編 | Zi

銷量下滑,利潤稀薄,美國奶農支撐不住了。

從4月初起,美國奶農倒牛奶的消息層出不窮。如今,形勢愈演愈烈。每日約12萬噸的牛奶被白白浪費。

面對肉荒的情況,奶農開始將奶牛送往屠宰場,變成人們餐桌上的牛肉,以期減少損失。4月份,奶牛屠宰量上漲了2.3%。

資本市場對牛奶市場的預期也一降再降,牛奶期貨的價格在3月份一度跌幅超過50%。

數據來源:USDA

美國牛奶行業的低迷現象已經持續了很久,突入其來的疫情,令奶農和工廠的未來更加撲朔迷離。

美國兩大牛奶工廠覆滅

去年11月份,作爲美國最大的牛奶生產商之一的迪恩食品宣佈破產。

無獨有偶,今年1月份,擁有近160多年曆史、在南北戰爭時期曾給軍隊提供牛奶的Borden Dairy也申請了破產保護。

圖片來源:Borden Dairy

兩家牛奶巨頭的倒下,無疑爲乳製品行業的參與者敲響了一記警鐘。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美國的牛奶消耗量下降了37%。自2000年來,每人的牛奶需求量直線下滑。

數據來源:USDA National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Service

在申請破產前,迪恩食品掌控着牛奶市場12%的份額,是最大的供應商。但這樣的迪恩,也抵不住接連虧損造成的損耗。

在宣告破產前,迪恩食品連續6個季度處於虧損狀態,2018年Q4更是虧了30多億美金。

數據來源:Company reports

迪恩食品CEO Eric Beringause無奈的發言:“儘管我們盡了最大努力使業務更靈活、更具成本效益,但仍然受到經營環境的挑戰,消費者的牛奶消費量持續下降。”

華爾街日報評論迪恩食品的破產,對於在需求下降、競爭加劇下苦苦掙扎的美國乳製品行業如晴天霹靂。

Borden Dairy同樣因爲無力繼續承擔虧損而宣告破產,2018年銷售額12億美金,虧損1460萬美金,2019年虧損擴大到了4240萬美金。

規模大、年代久的牛奶工廠尚且如此,其他奶農也在艱難度日,去年一共2700個家庭牛奶農場關閉。自1992年來,近10萬所牛奶農場消失。

圖片來源:CNN

消費者習慣改變,乳製品失寵... 牛奶行業再難回到黃金時代。

牛奶 vs. 植物奶,冰火兩重天

與牛奶行業的萎靡不振相反,植物奶進入了發展快車道。

2017~2019年,植物奶市場規模從18億美金增長至20億美金,每年以超過5%的速度增長。

數據來源:SPINSscan Natural and Specialty Gourmet

雖然人造肉在近年來成爲資本和消費市場的寵兒,但人造肉與植物奶的市場規模相比,可謂小巫見大巫。

人造肉在2019年的銷量僅9.39億美金,還未突破10億美金大關。但增長速度確實遠高於植物奶。

數據來源:SPINSscan Natural and Specialty Gourmet

同時,在植物素產品的總銷售中,植物奶貢獻了40%的銷售額。植物奶也佔到所有乳制飲料銷量的14%。人造肉還徘徊在所有肉類銷量的1%。

數據來源:SPINSscan Natural and Specialty Gourmet

植物奶的快速發展給牛奶行業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早在2016年底,成立於1925年,紐約最大的牛奶生產商之一Elmhurst關閉了旗下工廠,之後搖身一變,成了最時髦的植物奶生產商Elmhurst Milked.

完全拋棄牛奶生產,轉型以杏仁、榛果、胡桃、腰果等爲原料的植物奶。市場環境的極速改變令Elmhurts決心儘早轉型。

Elmhurts CEO Schwartz表示:“我們看到植物基食品逐漸成爲當今的主流。在經歷了92年的發展後,是時候開始接受新的模式展望未來了。”

這廂奶農愁着牛奶賣不動,那廂Oatly卻愁着燕麥奶太好賣。在亞馬遜上,一箱Oatly出品的燕麥奶一度炒至180美金。

圖片來源:Amazon

2016年瑞士品牌Oatly進軍美國市場,另闢蹊徑,採用咖啡店包圍超市的策略,兩年攻佔2000家美國精品咖啡店,隨後進入主打有機健康食品概念的Whole Foods,Trader Joe's等超市。

喝上癮的美國消費者,對燕麥奶的需求量大增。2015年以來,美國市場的燕麥奶銷量實現了555%的增長。

數據來源:CNBC

甚至在囤貨抗擊疫情期間,除了衛生清潔用品,燕麥奶也成了美國人民的必囤物資,2月底,燕麥奶銷量一騎絕塵,上漲306%。令人大跌眼鏡。

數據來源:Nielsen Retail Measurement Services

植物奶品牌的春天

2018年,一場由“保護動物”組織和動物維權網紅Erin Janus合作的大型“反牛奶運動”在洛杉磯開展,發起方從長灘到洛杉磯市中心租下了60個廣告牌,打上巨幅“反牛奶運動”廣告,向大家警告乳製品行業的殘酷與危害(‘dairy is scary’)。

在各方人士的推動下,越來越多消費者關注到牛奶行業的環境危害性。畜牧業產生的碳排放量佔全球碳排放總量的15%,超過全球所有交通工具碳排放的總量。生產每公升新鮮牛乳的碳排放量接近豆漿的7倍。

另外,生產牛奶所消耗的水資源也相當驚人。每生產100ml牛奶需要100公升水,而植物奶,如生產核桃奶僅需5公升。

此外,消費者相信選擇植物奶代表着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意味着對健康、品質、甚至時尚的追求。

關注身材的年輕女孩們會擔心牛奶中的脂肪含量,植物奶中的高纖維含量更能引起他們的關注;

對喝奶牛會攝入激素和抗生素擔憂的消費者,植物奶的純天然植物讓他們感到安心;對乳糖不耐受者,植物奶是不二選擇。

對走在潮流前端的弄潮兒,植物奶是他們緊跟時尚潮流的標誌。

基於對自身健康狀況的考慮、對動物權益的維護和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消費者們對植物奶的選擇和傾向正成爲一股不可低抵擋的潮流。

圖片來源:eatthis.com

資本的嗅覺是最敏銳的。

2019年12月,植物奶生產商Perfect Day C輪融資1.4億美金,由淡馬錫領投。它家的植物奶冰激凌,去年上線後一天內全網售罄。

今年1月,另一家大牌生產商Califia Farms融資2.25億美金,以燕麥和杏仁奶文明。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新加坡政府主權基金、淡馬錫以及香港的Green Monday Ventures參與投資。

“全球乳業和咖啡業加起來超過1萬億美金,顛覆時機成熟。追求健康的消費者更願意接受加工程序少、營養更豐富、對地球和動物更友善的產品。”Califia的創始人和CEO表示。

傳統玩家並不想掉隊。

達能集團在2017年以125億美金收購植物奶品牌Silk and So Delicious,2019年又投資植物奶品牌Forager Project。

丹麥乳業巨頭Arla Foods一口氣推出了3款燕麥牛奶,成立了Jord植物奶品牌。

加拿大乳業巨頭Saputo也在尋找併購標的,以期能儘快搭上植物奶的順風車。儘管財報表現不錯,Saputo還是在今年初關閉了兩家牛奶加工場。

植物奶與牛奶的戰事並不侷限在北美和歐洲地區。亞洲市場規模甚至更大。

在上海幾乎所有大大小小的咖啡店,你都能點上一杯燕麥拿鐵。上個月,星巴克同時推出人造肉和燕麥奶的消息炸出,一時間朋友圈全是期待、想喫、等不及...的分享。燕麥奶也走進李佳琪和薇婭的直播間,那也是秒速清空...

不過,美國牛奶生產商認爲,植物奶雖然打着“奶”的旗號,外形也跟牛奶一模一樣,卻並非真正的奶,只能稱得上是植物飲料。他們正在推動美國立法機構強制要求植物奶生產商更改產品標籤,明確此產品的性質。

至於奶農倒奶,甚至通過屠宰、人爲降低牛奶產量等方式力求供需平衡,疫情結束後會不會出現牛奶供給供不上需求的問題,我們暫時可能還不需要焦慮。

且看人造肉行業,肉類產品的供應量下降,反而給了人造肉生產商機會。

泰森等肉類製品生產大廠,因爲疫情不得不暫停生產。牛肉、豬肉和其他肉類產品生產量下降28%,價格也水漲船高。

數據來源:USDA

消費者被動選擇植物素肉,Beyond Meat股價大漲。CEO Ethan Brown還在醞釀新一輪減價計劃,吸引蠢蠢欲動的消費者。“這是讓肉食動物試驗素肉產品的最佳時機。”

洛杉磯的一家Kroger,空蕩蕩的肉食貨架,只有植物素肉還沒搶完

此消彼長,生活在這個時代,成熟的商業化變現通道加上資本的助推,不管是肉製品還是乳製品,我們還是有機會找到滿意的替代品的。

參考資料:

https://www.marketsandmarkets.com/Market-Reports/dairy-alternative-plant-milk-beverages-market-677.html

https://www.wsj.com/articles/farmers-deal-with-glut-of-food-as-coronavirus-closes-restaurants-11586439722

https://www.gfi.org/marketresearch

https://www.wsj.com/articles/coronavirus-meat-shortages-have-plant-based-food-makers-mouths-watering-11589371206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