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围绕着中国企业收购乌克兰著名航空门发动机企业马达西奇一事,近段时间形势不断发生着变化,中企似乎遇到很大的阻碍,而美国为了阻止这笔交易也付出了很多行动。在今年8月份,美国前国家安全总统助理约翰·博尔顿前往乌克兰,而他此行过程中专门约谈了马达西奇的高层,并且直白地表达了白宫不希望这家公司与中国企业有业务上往来的意愿,可以说代表了美国的政治层面来阻止这笔交易。

p马达西奇公司工厂大门
围绕着中国企业收购乌克兰著名航空门发动机企业马达西奇一事,近段时间形势不断发生着变化,中企似乎遇到很大的阻碍,而美国为了阻止这笔交易也付出了很多行动。实际上不仅仅是美国,俄罗斯同样在暗中扮演了,中国又将如何应对?
据媒体报道,近日,美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的临时代办威廉·泰勒对乌克兰当局表示,希望乌克兰不要把马达西奇出售给中国企业,应该考虑美国企业。尽管年末将至,但美国大使还不忘“鞭策”乌克兰,说明它们的确很看重此事,而至此,美国为应对中企收购马达西奇的三板斧已全部使出,使得马达西奇收购再成疑,美国人究竟使出了哪些手段?
p马达西奇发动机
在今年8月份,美国前国家安全总统助理约翰·博尔顿前往乌克兰,而他此行过程中专门约谈了马达西奇的高层,并且直白地表达了白宫不希望这家公司与中国企业有业务上往来的意愿,可以说代表了美国的政治层面来阻止这笔交易。虽说白宫大人物亲自出场,但这还只是个开始。
11月份,美国的黑水公司创始人埃里克·普林斯表示,他有意收购马达西奇公司。一家以雇佣兵而闻名的军事公司试图收购一家乌克兰的航空发动机企业,要说这背后没有其他因素的参与恐怕没人会信。不过黑水公司的出手,则表明了美国试图在经济上予以马达西奇的压力,来阻止被中企收购。在政治与经济上相继对马达西奇施压后,美国人很快使出了第三板斧,也就是美国大使,而他的施压对象则变成了乌克兰当局。
p马达西奇加工车间
美国驻乌克兰大使虽说比不上博尔顿这类的大人物,但他对乌克兰事务的参与度可远高于其他人。美国大使相当于美国与乌克兰之间的喉舌,因此他对乌克兰的评价能直接影响美国对乌克兰的政策。在不久前美国颁布的2020年国防预算法案中,特意强调他们拿出了3亿美元作为乌克兰的援助资金,当然这笔钱不是乌克兰想拿就拿的,恐怕还得看乌克兰的表现,而乌克兰的表现又是谁说的算呢?很大程度上还得看美国大使递交的汇报。
可以说美国人的这三板斧下来,各有目的,但刀刀见血,不可谓不狠。美国人知道,要阻止中企收购马达西奇不仅仅是需要政治上的施压与经济上的诱惑,也需要给乌克兰当局进行“胁迫”,因为马达西奇能否被收购最终还是要乌当局来拍板。中美乌三国围绕着马达西奇一事,已经看似一团麻,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一个国家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俄罗斯,他们在其中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对于俄罗斯而言,他们并不希望中企收购马达西奇,因为俄罗斯也想继续向中国售卖航发,马达西奇就相当于生意上的对手。虽说俄罗斯在马达西奇的收购事件中没怎么露面,但是他们也在通过媒体的力量潜移默化中加剧了形势变化,暗中搅局。
p马达西奇的发动机研究专家
早些时候,俄罗斯媒体报道了乌克兰总统强调美国投资者对马达西奇如果有意,可以亲自找他谈,这则消息显然对中国不利。而在马达西奇老总亲承被中国企业收购后,俄罗斯媒体也最先曝出乌克兰反垄断委员会已经批准中企对马达西奇的收购,这也显然是美国不爱听的。但是这两则消息最终都证明未经证实,但却在无形之中推动中美之间关于马达西奇收购争议。如此看来,情况对中企的确不利,但我们就只能完全的坐以待毙么?中国又将如何逆袭呢?
就目前乌克兰态度来看,他们选择拖着,不进行最终表态,而实际上越拖对中国越有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与马达西奇的交易并非的一锤子买卖,而是一直在循序渐进的。目前中国企业与马达西奇已经在重庆联合建厂在研制新型发动机,并且在陆续雇佣乌克兰的航发专家,虽然难求一步到位,但这种情况下越拖我们就能获得越多,还能吊吊美国人的胃口,至少对于中国与乌克兰来说,当前的局面综合而言反而是最有利的。(子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