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羿除害、射日的传说可能隐喻了尧帝时,后羿以善射威服东夷各部落、争夺部落联盟大权的兼并战争。当时,东夷各部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军事实力明显高于西部各部族,伯益继承大禹的领导权可谓是众望所归。

后羿,据说是德州人。德州人经常津津乐道的和外地人说他,譬如他勇射十日的壮举;与嫦娥那缠绵的爱情故事,等等。

但是,关于他的那些“污点”,譬如“代夏乱政”;譬如他耽于玩猎,被手下烹而食之等等却羞于提及。

但是,我们要说,不管是英雄也罢,有污点也罢,都不是历史上本来面目的后羿。有关他的评价都是后人误记、误读的结果,与后羿本人无关。

后羿被误记是可以原谅的,因为历史传说的演变发展、历史人物活动背景的变化,都是其传承者历史观的曲折反映;但后羿被我们现代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误读则是不可原谅的,因为政治附属品意义上写成的传统史书,要求我们去寻找历史背后的历史。

我们对后羿的阅读还很粗糙,甚至还有许多错误的地方。

后羿,又称夷羿。在辉煌的东夷史前时期,曾出现两个后羿,一个是尧帝时期箭射九日,传说中嫦娥之夫的后羿;一个是夏朝初年反抗暴政,一度夺取部落联盟大权的东夷部落首领后羿。

尧帝时期的神箭手后羿,一生做了三件事:一是发明了弓箭和弩。东夷人不但是世界上弓箭的首创者,而且还在尧帝时期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弩。公元10世纪俄罗斯才出现弩,西欧则在11世纪才出现弩;二是除害、射日。后羿先是为民除害,射死了害人妖孽凿齿、九婴、大风、修蛇等,后来又射落了九个太阳,缓解了当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的旱灾。据考证,凿齿、九婴、大风等动物及太阳都是东夷部落的图腾。后羿除害、射日的传说可能隐喻了尧帝时,后羿以善射威服东夷各部落、争夺部落联盟大权的兼并战争;三是妻子嫦娥奔月。后羿曾请不死之药于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念其救众多生灵,赐给他灵丹妙药,少服则可长生不老,多服则得道成仙升天。这天,后羿外出打猎,嫦娥偷吃灵药,结果升天而去,飞向月宫。此传说似乎隐喻了尧帝时代东夷部族与西方部族融合过程中,内部发生分裂,一部分停留原地,一部分向外迁徙的史实。

这是人类在童年时期,初民狂热地崇拜和歌颂力量的反映,英雄以超人的力量向异己的大自然挑战。当时,每个部落都会出现一、两个这样的英雄,他们是人格化了的神。

另一个后羿,则是夏朝初年的后羿。

夏朝初年的神箭手后羿,是有穷氏部落的首领。有穷氏,在今山东德州东南(即今天的禹城、济阳、商河的徒骇河沿岸)一带,以善使弓箭著名,故号有穷氏。禹本来是要把部落联盟大权交给东夷部落皋陶,无奈皋陶早死,又决定传与伯益,但在儿子启的蛊惑下,禹将部落联盟大权交与启。启害怕东夷人干涉他掌权,借故杀了伯益。启为政残暴,荒淫无度,残酷掠夺压榨东夷人,引起东夷各部落的强烈不满,东夷有扈氏奋起造反,率先反抗夏启的残暴统治,因敌强我弱,有扈氏被打败灭族,俘虏被罚做牧奴。其他东夷部族对此十分愤恨,夏与东夷的关系也由此极度恶化。夏启死后,其儿子太康即位。太康也和其父一样,耽于田猎,荒废朝政,十分昏庸。有一次,太康带着随从去洛水南岸打猎,一连一百天都不回朝理政。后羿抓住这个有利机会,带领东夷各部族向夏王朝复仇。挥师西进,奇袭洛水,很快一举控制了夏王朝的王都。等太康打猎回来至洛水岸边,看到对岸皆是东夷人的军队,知道大势已去,只好落荒而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事件。后羿夺取太康政权后,因为夏的势力还很强大,没有贸然称王。而是立了太康之弟仲康为夏王,自己把实权抓在手里。后来,仲康一死,后羿就把仲康的儿子相赶走,夺去了夏王朝的王位。由于自己剑术高明,富有韬略,他不免有些骄傲自负,把国家政事交予他的亲信寒浞,也和太康一样四处田猎。寒浞是一个十足的小人,他瞒着后羿收买人心,阴谋夺权。有一次,后羿打猎归来,乘其不备,寒浞派人把他杀了,夺去了王位,霸占了后羿之妻,后来还生了两个儿子。寒浞又把被后羿赶走的仲康之子相杀死。相的妻子正怀着孕,就逃回了娘家——东夷部落有仍氏(今山东济宁),生下了儿子少康。少康长大后,先是在有仍氏担任牧正,管理牲畜。寒浞攻打有仍氏,少康又逃到了有虞氏那儿当了庖正。后来,与夏朝遗臣靡联合有鬲氏、斟灌氏、斟寻氏等遗族,反攻寒浞,终于把王位夺了回来,史称“少康中兴”。直到少康中兴之后,东夷部族和夏之间才渐渐融合在一起。

以上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关于后羿乱夏的“史实”

后人对后羿的诟病主要集中于两条:一是代夏乱政;二是执政后昏庸,被手下执杀,下场很惨。

后羿代夏篡位之说,这是一个根本无法成立的理由。我们知道,诸夏时期,也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民主联盟”之时,各部落定期召开会议,商议联盟大事,推举部落联盟继承人。“军事民主联盟”时期的主导权、发言权是以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的。当时,东夷各部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军事实力明显高于西部各部族,伯益继承大禹的领导权可谓是众望所归。但是,首先是大禹破坏了“军事民主联盟”的游戏规则,开创了“家天下”的恶劣先河,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正是大禹的这一举动,才为后世部族间的仇杀播下了火种。况且,启也太不争气,借故杀了德高望重的伯益,可谓是引薪助燃之举,又不理朝政,耽于游玩。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启虽执政,但此时仍是“军事民主联盟”时期,后羿推翻的是不理朝政的启,并没有破坏“军事民主联盟”制度本身,是非常正当的的,也是非常正常的行为,根本不存在篡位的问题。在当时人们的眼里,王位本来就不该家传世袭。从当时后羿攻取夏都的情况看,并未遇到什么抵抗,顺利的进入了夏都,可见启很不得人心。

关于后羿取代夏,登上王位后耽于田猎,被手下人杀死之说。种种迹象表明,系后人伪造。“后羿乱夏”最早记于春秋时期的《左传·襄公四年》,经顾颉刚先生考证,这是东汉时伪造的。伪造的原因是一班儒生为给光武帝刘秀受命与天的说法找到一个上古的证据。“后羿乱夏”是伪造还有一个证据,就是司马迁的《史记》。无论是从时间和空间上的流传,还是从事件的重要性来讲,“后羿乱夏”的历史传说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但在《史记·夏本纪》中阙而不录。显然,我们不能看成是司马迁的疏忽。他肯定知道“后羿乱夏”的传说被后人对材料进行了取舍,甚至他怀疑这一传说的真实性。

简而言之,后羿的所作所为,在当时是完全正义的英雄行为,是救民于乱世的领袖举动。而他身上的脏水是后人出于各种需要泼上去的,与后羿本人无关。

后人为什么要向后羿身上泼脏水,让他的形象成了反面人物呢?答案很简单:政治的需要。

作为历史传播,口述也罢,文字史料也罢,你传我抄,其演变过程非常复杂,向上追溯是一笔糊涂账。这里牵扯到一个话语权的问题。“后羿乱夏”的传说是从西周演化而来。周人夺取商人政权后,东夷民族被迫处于受压制、受压抑的状态,话语权全部在掌权的周人那里。周人自然认为,“周人西羌诸神多属善良,而殷商东夷诸神皆属淫佚,这是民族歧视心理使然。”东夷诸神身上脏水愈多,西部诸神便愈显完美,周人掌权便愈是“天命神授”,以此警告东夷部众。这是一种心理威慑,出于政治的需要,此其一。

其二,是“德”的需要。人类社会告别了童年,进入了农耕社会。此时情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自然界对人的生存威胁已基本解除。有效地维护社会平衡乃第一要务。春秋以来,各诸侯国凭借实力,觊觎周王朝大权。一些政客各为其主,出谋划策,形成百家争鸣之局面。在如何有效地维护社会平衡方面,儒家积极主张“德”,要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企图通过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以实现社会的整体序化与和谐。强调“德”,就必须树立一个“失德而招致灭国甚至失命”的典型。于是,后羿便被“荣幸”地选中了:后羿,死于其弟子之手,是咎由自取;后羿虽善射,而德不足取,射的本事,只是力之技巧,微不足道。只有德才是最重要的。崇尚仁德乃君子之举,太康后羿侍强逞勇,仗力使性,误国失命乃属必然。后羿作为反面典型,正是为了影射当时只重武力、不修民事的昏君。后来,儒家学说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后羿便失去了他的本来面目,以至越穿越离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