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写作业,如今似乎都成为了一种“高危职业”,让不少家长吐槽甚至吐血,只感觉“一时辅导一时气,一直辅导一直气”。可要说家长陪孩子写作业好不好呢?答案肯定是好的,有父母陪着写作业,孩子进步更快,成绩更好,毕竟有付出就有收获。

但是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要真的只是陪写,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自己再辛苦也只是做无用功,不但对孩子成绩提升没有帮助,反而养成了孩子过度依赖家长的坏习惯。

如何避免孩子养成依赖心理呢?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给大家进行详细的分析。

1. 明确陪写的目的

作为家长,我们陪孩子写作业,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呢,也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很重视,为了你更好的写作业,我们甘愿放弃做其他事情,一心一意陪着你写作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爱和关系,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下写作业,孩子身心舒畅,写作业的效率自然会更高。

另外作为家长我们也要知道“陪”并不是目的,也不是任务,而是用今天的“陪”换来明天的“不陪”,陪的目的是:引导孩子养成自主思考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

有关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自主思考自我管理的能力,帮助孩子更好的去学习,这在我们专栏中,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有详细介绍,大家可以翻阅查看下!

2. 家长辅导作业,要控制好“度”

身边有一位朋友,一位全职妈妈,她真的为孩子们做过全程陪伴的作业。当孩子在作业中犯错误时,他会立即指出错误,并一遍又一遍地向他解释。做完作业后,他和孩子一起背诵单词和课文。每天,他都很努力地工作,每次提到要陪孩子做作业,他都觉得自己身处灾难之中。谁知道味道。

作为家长,能够做到这么有耐心和心细是很难得的,但是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如果家长面面俱到,时时看管,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的“低能”,很难养成孩子自己动手,主动写作业的习惯。

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可以陪伴,但是到了高年级之后呢?要知道,传道授业解惑,这是老师的职责,而我们家长要做的,是辅导、辅助,和补充。

我们没有必要时刻紧盯着孩子,可以先忙自己的事情,孩子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再帮助解决。或者闲下来后,拿一本书坐到孩子身边,偶尔观察一下孩子,当孩子走神或者坐姿不对的时候,提醒一下孩子。孩子需要的,不是家长全方位监管,而是家长的关心和鼓励。

3. 培养孩子学习习惯

有很多家长普遍反应,孩子三年级之后,再去辅导作业真的是有点力不从心了,不论是家长的知识储备,还是孩子已经固化的学习习惯,很多家长就算有心,但也无力了。就算有的家长学历高,知识水平高,但那毕竟是少数情况。

因此在孩子学习上,家长要“当断则断,否则不断则乱”,当然了,也不能简单一刀切,应该是循序渐进,结合孩子学习情况和自身特点慢慢来。

那家长该如何去做呢?

在孩子低年级的时候,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锻炼自主学习和管理的能力。尤其是在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家长不要插手太多,更不能代替孩子去思考,不然孩子会养成依赖父母的心理。这样,当孩子能够自我管理学习的时候,家长也就可以放手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