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意见》重点表述了对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意见》提出支持轻资产实体经济企业或项目以适当方式融资,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融资、再融资,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但是,正是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发展动能足,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强于中东部地区。

原标题:西部大开发再升级,资本力量是重头戏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至今刚满20年,这一项国策的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

西部大开发的区域范围囊括了全国大部分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71.4%,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四川、云南、广西等省份和自治区。

从“十一五规划”到目前的“十三五规划”,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有了长足的进步,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也得到初步遏制。

而近日,西部大开发战略又迎来重磅政策支持。

向西而行:扩大内需的升级版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从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6个方面提出了多达36条举措,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了部署,措施涉及生态、教育、互联网、营商环境等诸多领域。

此次西部大开发《意见》与以往相比,除了完善基础建设外,“互联网+”、先进制造等现代化产业成为《意见》多次提及的重点领域,对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加大力度也体现在政策中。

而在当前疫情冲击经济的特殊背景下,政府重新推出最新版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既有紧迫的现实意义,也有长远的宏观价值。从《意见》中可看出,涉及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贯穿其中的一个核心议题就是创造内需,刺激西部内需市场从而带动全国内需市场,以对冲外部需求的萎缩。而基建仍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主线,传统基建仍占据主导作用,可以起到稳增长的作用。现代化产业中的“互联网+”与新基建紧密相连,新基建则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新动能。

西部地区抗风险能力更强

在特殊时期加大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是因为西部产业有着显著的促发展、稳经济的某些特征。

西部地区有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我国的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来看,可以说是地广人稀。2018年底,我国西部地区人口总数约3.8亿,占全国人口总数仅为27.2%,面积且超过70%。除四川盆地和中关平原外,西部地区大部分区域均属于欠发达地区。但是,正是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发展动能足,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强于中东部地区。

2019年,我国西部地区GDP为205185亿元,同比增长6.7%,高于全国增速达0.6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国GDP同比下降6.8%,而西部地区要明显优于中东部地区,只有重庆跌幅大于6%,中东部及东北部大部分省份跌幅均超过6%。

在疫情下之所以有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是因为西部省份产业有以下优势:当地产业主要依靠本地劳动力,对外来人口的依赖性没有沿海地区强;西部省份的经济规模体量较小,外向型产业不明显,因而受疫情冲击程度不深。

在宏观总基调强化“保就业、稳增长”的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对全国经济的托底作用更为明显,吸纳就业成效也更为显著。而在疫情下的外贸规模大幅下行,外向型经济比重不及中东部的西部地区也能减缓全国的外贸压力。

在政策的加码下,西部地区可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大战略等。因西部地区经济总体欠发达,在构建网络化空间和链条化产业的发展余地更大,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居民消费等多方面有较大需求。

资本市场将更活跃

《意见》重点表述了对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意见》提出支持轻资产实体经济企业或项目以适当方式融资,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融资、再融资,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西部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适用绿色通道政策。

《意见》的出台,将会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因此,在政策鼓励下,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融资等方面或受益,同时推动上市融资热潮,同时有利于引导“企业向西部去”,引导“社会资源向西部去”。

从区域来看,包括广西、新疆等地的上市公司将因此受益,区域经济有可能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从行业板块来看,西部一些省份的交通、物流、消费等行业也将会直接收益。受相关政策影响,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区个股普遍上涨。

在资本的助推下,未来将会有大量的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尤其是东部过剩的产业。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将有利于西部地区在基建、民生服务等方面提速发展,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

作者:覃汉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