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是,袁绍就与发小曹操、弟弟袁术等人谋划着拥立汉室宗亲幽州牧刘豫为帝,以制衡董卓。鉴于上述种种,袁术是绝对不会赞成袁绍拥立什么新皇帝的。

董卓被何进“邀请”到洛阳后,逐步掌控了朝政。不久,董卓就把皇帝由刘辩换成了刘协,于是就更加骄横跋扈、肆无忌惮。这一切,人们都看在眼里,但一时间无可奈何。

随着时局的发展,有些不甘心的人就开动脑筋,想改变这种局面。其中,袁绍就想尝试着打破这种严重失衡的政治态势。

一、袁绍想另立个皇帝。

袁绍当了关东联军的盟主以后,野心就大了起来。但是,他的胆子远没有他的野心大。他不敢杀去长安,消灭董卓,恢复汉室,只好另谋他途。于是,袁绍就与发小曹操、弟弟袁术等人谋划着拥立汉室宗亲幽州牧刘豫为帝,以制衡董卓。

董卓(剧照)

袁绍给出的理由堂而皇之:“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也就说,袁绍认为,小皇帝刘协,在董卓的逼迫下,或许在不在人世了。那么,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应该立即再立一位皇帝,以主持天下大局。

当然,袁绍也可能有其他的想法。比如,另立个皇帝后,他就可以凭借拥戴之功,谋取要职,把控朝政,进一步光大他袁氏家族的门楣;他就有可能成为“中兴名臣”,流芳千古,等等。

袁绍(剧照)

但这只是袁绍的一厢情愿。他要要拥立的新君本人,他的朋友、兄弟们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二、刘豫坚决不干。

幽州牧刘豫,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他为政宽仁,着眼民生,抚慰百姓,深得人心。刘豫不仅不是一个浑浑噩噩的人,而且是一个精明的人。对于袁绍的提议,他的态度非常明确,坚决不干。

刘豫(剧照)

因为刘豫清楚,如果贸然答应了这事,他立刻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乱臣贼子。成功了便罢,若不成功,他将死无葬身之地。因此,刘豫在接见袁绍的使节张歧等人时,义正言辞地痛斥袁绍不思“尽心王事”而想“反造逆谋”。

——“皇帝”本人不同意!

三、曹操坚决反对。

对于发小的图谋,曹操是嗤之以鼻的,也是坚决反对的。因为他与袁绍的“事业观”根本就不同。

一则,曹操反对分裂,主张拥戴汉室。当时的汉献帝年幼,并没有什么劣迹;也并没有迹象表明汉献帝已经不在世了,因此没必要再立一位皇帝。若置汉献帝于不顾,另立一位皇帝,就会分裂国家,就会分解汉室,那将成为天下的罪人。

汉献帝与曹操(剧照)

曹操从起兵到离世,一直都打着汉家的旗号。虽说,后期的汉献帝也就是一个虚无的符号,但刘汉王朝的总体的形势、框架没有变。最终,他也只是权倾天下的汉室丞相而已。

二则,曹操想做国家的能臣。那时的曹操,不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或“挟天子以令诸侯”时的曹操。不管是做洛阳北部尉惩治蹇硕的叔叔时;还是任顿丘令、济南相时;还是成为“西园八校尉”之一时,都表明,当时的曹操是忠于朝廷,尽心王事的。

曹操惩治蹇硕叔叔(图景)

也可以说,曹操是立足于所谓“正义”的一方的,是努力想做“治世之能臣”的。因此,这种“犯上作乱”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

三则,曹操主张消灭董卓,挽救汉室。189年入京后的董卓,也看出曹操是个人才,便表荐他为骁骑都尉,“欲与计事”。曹操凭着自己的政治敏感度和远见卓识,断定追随董卓的结果只能是祸国殃民和自取灭亡,便逃离了董卓,然后举兵讨伐他,以挽救汉室。

曹操谏言袁绍讨伐董卓(剧照)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也就是曹操和孙坚与董卓真刀真枪地拼杀过。

因此,当时的曹操绝无另立中央的想法,后来可能有取代之念,但没有实现。而且,当袁绍与他谋划此事时,曹操就“益不直绍,图诛灭之”,把袁绍认定为背叛国家的奸贼,并将其列入了计划消灭的黑名单。

——朋友不认同!

四、袁术也不赞成。

袁绍的弟弟袁术也不赞成乃兄的“提案”。当袁绍给他写信沟通此事时,袁术的态度是“托以公义不肯同”;“志在灭卓,不识其他。”

其实,袁术是有着自己的小算盘的。一则,袁术认为,要“立”就自己“立”自己。老袁家早就是“四世三公”了,你弄个“拥立”,最多也就是让老袁家混成“五世三公”,没有什么意思!

袁绍与袁术(剧照)

二则,出身高门、自视甚高的袁术,是想“自立”的。袁术一直都在做皇帝梦。他是这样想的:大汉王朝以行将就木,姓刘的已经日薄西山,必将由他人取而代之,而最有资格取代刘氏的是他姓袁的。因为老袁家是“四世三公”,没有人可以相提并论。

袁家人当中最有资格成为皇帝的是他袁术,因为他是嫡出,袁绍是庶出。

三则,袁术自认为是“天命所归”。袁术手中有一块传国玉玺。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太监张让等人作乱时将此玉玺丢失,后被孙坚获得。袁术是从孙坚夫人那里强行夺取的。

手捧玉玺的袁术(剧照)

加之,他误解了民间谣言“代汉者,当涂高也。”袁术,字公路。为此,他把“涂(途)高”与“公路”对等起来。于是,袁术就觉得下一任中国皇帝非他莫属。

鉴于上述种种,袁术是绝对不会赞成袁绍拥立什么新皇帝的。

这样一来,袁绍欲另立个皇帝,企图达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的美梦破灭了。

主要参考文献:《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袁术传》、《后汉书•刘豫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