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美军为了扭转战局先后更换了三任“联合国军总司令”。1952年5月,克拉克接替李奇微出任最后一任“联合国军总司令”。他在任期间,“联合国军”打得最大的一场战役就是上甘岭战役了,在这场战役中,美韩联军出动了6万兵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猛攻了43天,最终却以惨败收场。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美军再也没有发起过营以上规模的进攻。

此后战场进入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转眼间到了1953年上半年。此时朝鲜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美国不仅花掉了数百亿美元还付出了十多万人伤亡的代价,重要的是丝毫看不到战争胜利的希望,因此美国急于从朝鲜战场上脱身。但李承晚却不愿意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因为一旦停战,他“武力统一朝鲜”的梦想就将破灭,而且美国对韩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也势必减少。由于李承晚的不合作,停战谈判又陷入了僵局。当时美军在“联合国军”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难道他们就对李承晚没有办法吗?对此克拉克是这样解释的:“从道理上讲,联合国军司令部是有权在不征得韩国政府的同意下签定军事停战协定的,但问题是这种协定究竟可以维持多久?如果李承晚政府决定继续单方面作战,或是继续挑起事端和麻烦,一纸停战协定就不会有什么价值。一方面美国在朝鲜下的赌注太大,因此不会轻易撒手不管;另一方面韩国过去是靠美国的大量经济、财政和军事援助才得以作为一个国家存在,而且今后会继续如此。很清楚,美国和韩国谁也离不开谁。”正因为如此,美国不可能撇下韩国单独和我军签定停战协定。为了说服李承晚,克拉克在6月下旬和他进行了一次会谈。会谈中李承晚提出要想让韩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必须满足以下5个条件:第一,承认韩国在联合国的席位;第二,解除北朝鲜的全部武装;第三,中国军队全部撤出北朝鲜;第四,同意韩国派代表参加讨论朝鲜问题的一切会议;第五,联合国中的某些成员国停止对北朝鲜的支持。李承晚所提的这些条件,克拉克实在难以办到,所以会谈不欢而散。为了给李承晚施压,美国放慢了向韩国运送补给和装备的速度,并中止了扩建最后4个韩国陆军师所需装备的装运工作。

半个月后克拉克和李承晚进行了第二次会谈,然而李承晚的态度依然强硬,他表示他和他的人民是决不会接受停火的,而且从现在起他将完全按照自尽的意志采取任何他认为必要的行动。但他拒绝说明他要采取什么行动和何时采取行动。对此克拉克在自己的回忆中称:“只有李承晚自己才知道他会走多远。但毫无疑问,他会将这种讹诈一直持续到最后。”不久后美军通过地面和空中侦察发现了志愿军大规模向金城一带调动,据此判断出我军可能要在近期对金城发动攻势。

金城一带本来是由美韩联军共同防御的,接替范弗里特出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的泰勒收到我军即将发起金城战役的情报后,急忙将美3师撤到了二线阵地,该师的防御任务则交给了韩6师负担。美军为何要这样做呢?目的就是给李承晚一个教训,让他老老实实接受停战协定。1953年7月13日,金城战役正式打响,我炮兵部队在20多分钟内就将1900多吨炮弹倾泻到了敌人的阵地上,韩军当时就被炸懵了。随后在杨勇的指挥下,参战的5个军多路并进向敌人猛冲过去,很快就突破了敌人的前沿阵地并向纵深追击。李承晚急忙向美军救援,结果泰勒只象征性地派出了一个营,最终韩军在金城战役中损失惨重,共有5万多人被歼灭。李承晚再也狂不起来了,金城战役结束的当天,“联合国军”第三任总司令克拉克就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