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古代的历法家通过计算发现,只要在19个阴历年中设置7个闰月,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两种历法的差值,使得中国的农历平均每年长短就保持在365天左右,并且让月份与季节基本相合。当世界还没有统一历法的时候,太阳历会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太阳历,人们可以合理地安排渔猎农耕,这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假如别人问你今天是几号,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说,今天是12月25号,但也有人会说,今天是农历十一月三十。其实这两个说法都没有错,只不过是使用的历法有区别。

按照历法来说,我们生活中常描述的,就有阴历阳历公历农历等等。但那么多历法,你真的搞清楚了吗?

其实世界上的历法,总共就分为三个:太阳历、太阴历和阴阳合历。

太阳历也叫日历,其实是根据地球自转来确定一日长短。

一般来说,我们的一天,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即是说,全新的一天,从午夜开始,从下一个午夜结束。

古埃及人又在此基础上划分了24时,一小时60分钟,一分钟60秒,后被沿用至今。

而地球绕太阳一周,大概是一年差不多等于365.24天。

当世界还没有统一历法的时候,太阳历会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太阳历,人们可以合理地安排渔猎农耕,这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太阴历称呼为阴历、月历。

以月亮的阴晴圆缺来计算日历,即是说把月亮从新月经过满月,再到残月的一个周期定为一个月,我们常常所说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说的就是阴历的计算方式。

总的来说,阴历的话,大概一个月是29.53天,一年就是354.37天。

这样看来,我们就会发现看,其实阳历和阴历的时间是相冲突的。阴历和阳历之间,是相差着10~11天左右。

这使得每年相同月份的实际季节气候,可能有很大差异。若是持续下去,十几年后,也许就会出现七月飘雪、三月伏暑的情况。

这直接影响着依靠气候变化来安排农事的农民,对农事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对社会发展也造成巨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智慧的中华民族,就采用了阴阳合历这种历法,也就是世界第三种历法。

我们古代的历法家通过计算发现,只要在19个阴历年中设置7个闰月,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两种历法的差值,使得中国的农历平均每年长短就保持在365天左右,并且让月份与季节基本相合。

每3年左右,都会出现一个闰年,也就是多了一个闰月。(这也就意味着农历生日在闰月的小伙伴,就可以吃到两次蛋糕)

相对应的,没有出现闰月的那一年,就是平年。

这个历法,其实就是中国的传统历法:农历。

我们很多人经常会把阴历和农历混为一谈,认为他们是一样的。但其实农历只是为了平衡阴历阳历之间的差值,而产生的阴阳合历。

小木也听到很多人都在感叹,今年过年特别早,其实也和这个阴阳合历有关系。

因为在农历中,每一年的天数都是不一样的,通常来说,闰年会比平年的天数多。而今年,却刚好是一个平年,农历只有354天,看起来就特别早过年!

为了进一步方便生产,老祖宗们还根据地球的公转周期制定了二十四节气,并以此来安排生产:

阴阳合历的实用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他历法。它不仅仅是一种历法,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活经验与智慧的化身。

而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精确历法的国家,阴阳合历一直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事实上,像阴阳合历一样的,还有我国的中医体系,制瓷技术、青铜铸造、生铁冶炼等等... .....

它们深深影响着历史进程,甚至开启过一个时代。

相信每个人都曾为自己来自“四大发明”古国而感到自豪。但你知道吗?

“四⼤发明”仅仅是中国古代科技创新的冰⼭⼀⻆,让你惊掉下巴的中国“创新”其实从一万年前就开始了:

10000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驯化了野生水稻 ;

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种植粟米(小米);

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树上发现了一种神奇的胖虫子——蚕;

春秋时期,中国就领先于世界开启了改变历史的“铁器时代”;

我们熟知的李冰父子,利用自然地势修建的水利工程不但滋养了川府沃野,而且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在发挥水利作用;

一千多年前,人们没有吊车,没有用一根铁钉、铁铆就平地修建起一座70米的“摩天大楼”,千年间经历了40次地震、200多次枪击炮轰、无数次狂风雷电,始终屹立不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