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步芳的“青马”在西北诸马中无疑是实力最强劲的一支,然而他能成为家喻户晓式的人物主要靠作恶多端,真正奠定青马地位的是他父亲——马麒。
马家军内部派系林立,有“四马”、“五马”等多种说法,但都发源自马占鳌的河州回民义军。
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受各地义军影响,甘肃回民也揭竿而起。左宗棠进陕甘后发现湘军并不善北方战事,且宗教事物繁琐,稍有不当则会激化矛盾。于是左宗棠招安了马占鳌,由他们镇压义军、处理宗教事宜。
马占鳌受降后官职并不高,但却为儿子马安良的步步高升打下良好的基础。马麒的父亲马海晏一直是马占鳌父子的重要部将。
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清廷调董福祥帅甘军进驻直隶。马麒随父亲在廊坊、东郊民巷等处与洋人血战。慈禧西逃后,马麒还奉命防守东路。
1900年,马海晏去世后,马麒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可是随着朝廷向洋人议和,董福祥成了罪魁祸首,马麒则从西军督带降到游击,驻防地也从河州变成了扎什巴镇(青海化隆)。
马家军对同胞心狠手辣,对清廷却是绝对的忠心不二。当时青海也时有起义,马麒以强硬手段镇压了贵德古洼寺的反抗,以及丹噶尔厅李旺等人的叛乱,因此很快升到循化营的参将,
清廷对外族将领始终抱有十二分的警惕,马家军将领在虽手握兵权,但在政治上始终是中下级军官。辛亥革命时,马家军依旧充当了清廷的平乱急先锋,不过这一次他们留了个心眼。
马麒协助马安良从陕西巡抚升允手中接管大量新式火器,并趁机大肆扩军。清帝宣布退位后,马安良立刻宣布拥护“共和”,并借助平日的威望,逐渐篡夺了甘肃的军政大权,马麒也混上了西宁镇总兵的职位。
西北军事以前全靠东南协饷,如今内地打成一锅粥,北洋军阀无心,更无力经营西北。在这种情况下,马安良成了“西北天子”,但由于缺少中央的钳制,马家军内部也逐渐走向了分化。
马洪逵的父亲本来就与马安良不和,他最先与马安良分裂,因其老巢在宁夏,故又被称为“宁马”。
马麒坐镇西宁后先是拉拢地方宗教领袖,随后创办私人武装“宁海军”。后又通过不断示好北洋政府,最终使青海脱离甘肃,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摄于马安良的威望,宁马、青马表面上仍维持隶属关系。不过随着马安良的去世,他的四个儿子却没有一个能压得住这帮老人。
北伐后,冯玉祥控制了甘肃。马家军表面上小心伺候,暗地里却一直在寻找机会。中原大战时,马麒终于等来了机会,他暗中挑拨马安良之子以及其他青年将领反冯,而他却始终不愿与冯决裂。
最终马麒借助冯的力量将马安良家族连根拔起,为自己的发展扫清一切障碍。后又趁冯部忙于中原战事,宣布拥蒋反冯,换来了一张青海省政府主席的委任状。
马麒一生南征北战,小心伺候各方势力,然而“青海王”的位子却仅坐了几个月就一命呜呼了。所以马步芳在西北呼风唤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个好爹。
参考文献:《晚清民初中央权威衰落与诸马军阀崛起述论》;《马家军阀事业的奠基人—马麒》;《甘军兴衰论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