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8日下午,我院心内科专家团队在学科负责人王正忠主任的带领下,成功采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为63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苏先生(化名)进行了心脏介入治疗,妙手解除了困扰苏先生近半年的"心头大患"。"心内科病区主任仲玲带领团队对苏先生的病情进行了讨论和充分评估,最终综合考虑为其打造了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决定先对狭窄大于70%、引起不适症状的回旋支给予最经济又最有效的治疗:血管中段狭窄80%处,采用"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5月8日下午,我院心内科专家团队在学科负责人王正忠主任的带领下,成功采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为63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苏先生(化名)进行了心脏介入治疗,妙手解除了困扰苏先生近半年的"心头大患"。

>>>>胸痛暗藏"大隐患"

市民苏先生新冠疫情开始后就出现发作性胸痛症状,活动、饱餐后疼痛尤其厉害,但一直没放在心上,未接受系统诊治。4月初因胸痛加重到周边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示"回旋支中段狭窄80%,远端狭窄90%,左前降支中段狭窄50%,第一对角支狭窄70%,右冠中段狭窄65%",医生建议行PCI术,苏先生及家属要求药物保守治疗。出院回家后,苏先生胸痛发作程度越来越重,平地稍微快走或爬2层楼后即可发作,且活动耐量较前下降。5月7日,苏先生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我院心内科进一步治疗。

>>>>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治疗

入院后,根据老人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苏先生"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明确,其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三支心脏大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病变,其中回旋支狭窄严重。

"苏先生心脏血管病变复杂、严重,如果单纯选择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或者血栓风险较高;如果仅选择使用药物球囊进行血管内膜药物涂层,一个药物球囊无法完全覆盖病变,两个药物球囊费用相对太高。"心内科病区主任仲玲带领团队对苏先生的病情进行了讨论和充分评估,最终综合考虑为其打造了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决定先对狭窄大于70%、引起不适症状的回旋支给予最经济又最有效的治疗:血管中段狭窄80%处,采用"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远段狭窄90%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这样一来,药物球囊治疗避免了异物置入,为他保留了必要时的后续治疗机会。其他两支血管病变目前还比较稳定,暂时先采取严格药物治疗。

>>>>微创手术解除"心头大患"

为保证手术安全和顺利进行,术前,仲玲主任组织科室成员进行了会诊、术前讨论,就手术细节等相关事项进行了仔细分析和研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了病情、治疗方案和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预后等。

5月8日下午,由学科负责人、首席专家王正忠与我院心内科副主任廖锋共同为苏先生完成了"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中,专家团队在造影显示下,小心翼翼操控导丝至病变血管中远段病变位置,采用球囊扩张预处理,预处理完后,根据血管情况,用药物涂层球囊处理病变,介入而不"植入",有效避免支架植入对边支影响;对中段病变位置植入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70分钟后,手术成功,复查冠脉造影示病变血管血流恢复正常。

术前(左)、术后(右)对比图

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苏先生胸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5天后康复出院。

>>>>打造心脏诊疗"心"高度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自2018年8月份以来,心内科团队在集团心脏中心副主任兼西院区心内科学科负责人王正忠主任的引领和帮助下,先后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近十项新技术,特别是药物球囊和完全可吸收支架技术的应用,开启了冠心病介入治疗"新篇章",个体化精准治疗让更多的"心"病患者得到了更专业的治疗。

■■■■■

温馨

提醒

供稿:宣传科

编辑、排版:宣传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