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房产大V一说商业地产就说是坑?科普扫盲商铺、写字楼、公寓

有句老话叫“一铺养三代”,这里的铺指的自然是商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商业地产,可见自古以来老百姓对于买一套商铺用来投资是情有独钟,而且对收益率也是非常满意的,不然也不会一铺养三代,作为传家宝一样的存在了。现在商铺和写字楼及公寓,又统称为商业地产。


区别于住宅投资的日益火爆,网络上无数住宅领域的专家大V在指导粉丝什么时候买、在哪买、买哪个楼盘,观点频出并收获大批粉丝。商业地产境遇则完全不同,许多大V说到商业地产尤其是公寓,往往嗤之以鼻,这是大坑,不能买,投资房产就要买住宅,商业地产碰都不要碰。



商业地产真的如此不堪吗?那自古以来为什么还有“一铺养三代”的古语呢,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铺养三代,我们注意这个三代,古人就告诉我们了,投资商业地产是长线投资,而现在人往往是急性子,希望房子到手二三年后就翻倍,赚得一大桶金!与现代人的投资理念与期望不符!

过去这些年住宅房价的一轮轮上涨,尤其16年的涨幅得益于信息时代的发达,让老幼皆知,全民谈房,这种高收益自然让人痴迷,也滋生无数炒房团的出现。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给,房产专家大V也是迎合市场而出现的,大部分粉丝都要买住宅,那大V自然要顺着粉丝说话,并坚定立场!


商业地产是否真的是大坑,不能碰呢?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要给商业地产正名,而是想以中立的立场来分析一下!我们先来看一下商业地产和住宅的一些主要区别

土地年限:住宅是70年,商业地产是40年(市面上有一些70年的商铺和50年的写字楼,这都是早期以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批的,现在基本没有了。)

开发模式:住宅基本是散售,也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团购或者集资房,商业地产则是有全部散售、全部持有、持有与散售结合等多种形式。

涉及的相关方:住宅有开发商、物业管理方、购房者;商业地产则开发商、物业管理方、购房者、经营者、运营方、消费者多方。

运作模式:住宅是销售获得收益、利润;商业地产是销售收益、持有经营收益(租金、经营分成、广告收入、销售收入)、资本运作等

购买目的:住宅是自住投资都有,商业地产则是以投资为主。


大V们反对投资商业地产的理由主要有几点:升值慢、二手税费高、转手难、乱象多、居住成本高。

实事求是的说,这些都是事实,大多商业地产的升值和住宅相比,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龟兔赛跑,不是一个量级的。

二手交易的税费也是非常高(详细的可以上网去搜索一下,这里就不赘述了),升值又慢,二手税费又高,所以转手自然难,大多数情况就就是个保本,或者微赚升值亏本!

乱象多,这个商业地产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住宅,买个住宅看看开发商、看看位置、看看户型容积率样板间,非常简单,但是商业地产里面的门路就太多了,所以网上住宅专家大V多,而商业地产专家很少,也让很多人对投资商业地产望而却步;居住成本高更多的指公寓,当然商铺和写字楼成本也挺高,物业费就是一个大开支。

存在即为合理,有弊自然有利,我一直认可一句话:没有最好的投资,只有最适合的投资,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


商铺

商铺的形态有很多种: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特色街区、专业市场、特色摊位、社区底商、写字楼底商等;

这几种产品里面就很多暗藏杀机,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卖的商铺,我们叫它盒子铺,因为往往都是分割成很多三四十平方的小面积铺子对外进行销售,和一个个小盒子一样,总价低,往往四五十万、五六十万起步,年回报率6%,8%到10%都是稀松平常,这种铺子最后往往成为一个大坑,我们看万达、万象城、银泰、世纪金源等运营很好综合体商铺有对外卖的吗?别傻了,能运营起来的综合体和购物中心租金收益比卖出去赚钱太多了,所以对外卖的是三种:卖完跑路的,卖完不跑路但是运营不起来的,把好位置的自持卖边边角角的,无论是哪种,我想都不会是个好主意!


特色街区市场上不多,常见金街、天街等,都是综合体和购物中心的衍生品,对于这种,我只想问问你,你会放着旁边开着空调的商场不逛,在外面风吹雨淋的逛街区嘛,有,也不会多!


专业市场这个就一言难尽了,层面太大,参考笔者所在的京商商贸城和华南城,一地鸡毛,除非你是市场经营者可以赌一赌,投资还是算了,特色摊位常见菜市场,这个卖的少,很多也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太小众,不详细说了。


写字楼底商是利用写字楼底商、裙楼、地下空间或写字楼群中独立建筑运营的商业,这种商业是服务业写字楼办公人群,有没有消费者要看写字楼的体量和入住率,还有就是一楼出租率很高,二楼三楼就比较惨了,所以要买写字楼商业一是要考察这个写字楼的体量、入住率,还不能买二楼三楼的,毕竟上了一天班也没时间精力去逛街的,而且这种商业作为写字楼配套招商也以餐饮为主,实在没什么可逛的。


最后要说一说社区商业:依托于一个或多个社区,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这种商铺是最值得购买的,也是风险非常小的产品,因为有固定的消费人群,还是跑不掉的消费人群!所以我们看身边的小区门面,很少有租不掉的,而且往往入住率还很低的时候就有商家提前入住来占位置了,租金也比较稳定,回报率在5%-6%左右,所以商铺投资一直是个长期、稳定的收益,不会太高,风险与收益大多数时候都是成正比的。

综上所述,我建议投资商铺要买社区商业,次一级也要买写字楼商业,其他的还是慎重,避免遇坑,但是,重点来了,社区商业往往面积较大,总价很高,所以钱不多,不建议你去买商铺,几十万买套铺子养三代,这成本也太低了,说出去自己都不信!

钱不多想投资商业地产的,我们来看看接下来的写字楼和公寓到底怎么样!


写字楼

写字楼这个产品SOHO、写字楼、科技园区办公、创意园区办公、工业园区办公等。SOHO其实就是公寓,放到后面说,园区办公不太适合投资,我们这里主要讲写字楼即仅办公功能用楼。

写字楼在一线城市投资是蛮受欢迎的,但是在二三线城市,例如笔者所在城市合肥,写字楼还是处于商业地产投资选择的末位,实际上写字楼的收益率还是很可观的,还是以合肥为例,稍微好点的写字楼租金以50-60居多,但是写字楼的价格确很便宜,政务区(合肥版陆家嘴)的写字楼标杆之一的百利中心也才卖14000(附近是住宅价格是3万+),笔者所在的办公楼在经开区,写字楼价格不到一万,租金在45-50之间,收益率基本也是在5%-6%上下,因为写字楼在合肥一直销量很差,所以很多卖到了现房,有个别双地铁口的主城区的写字楼甚至只要七千多!

所以想投资商业地产,商铺预算不够的,写字楼是个不错的选择,总价比较低,百万上下就能买到,但是写字楼的选择也要避免入坑,我认为写字楼有几个方面一定要注意:产品、位置、交通、物业。

产品如何:外立面——干挂石材、玻璃幕墙、真石漆、涂料、铝塑板;配置——停车位、电梯、大堂、过道、空调、卫生间等都要注意!

位置一定要好,要有办公集群,孤零零的一栋写字楼在那很难发展起来租出去;交通一定要便利,交通不便利,员工怎么上班?招不到人,哪个企业会去? 还有就是物业,企业办公要讲门面,物业就是这个门面,门面搞不好,没落是必然!


还要注意一点楼层的选择,例如七上八下,还是有很多人相信的,毕竟投资是为了出租,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如果预算更低一些,投资写字楼预算也不够,或者不喜欢写字楼,那可以来看看公寓!


公寓

关于商业地产和住宅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公寓上面,商业公寓也是这些年才兴起的产品,因为都有一个居住的属性,所以会拿来与住宅做对比!

为什么受大V唾弃呢,主要有几个原因:商业水电、不通燃气(市面上少量公寓通燃气,大多没有)、不能落户、土地产权40年,而且这个公寓的销售和保险有点类似,保险是不是好东西呢,我认为是的,但是由于太多的销售员虚假宣传,甚至欺骗,让大家对保险充满不信任。公寓也是这个样子,因为这个产品很多人并不熟悉,可以住,就认为和住宅一样,销售员如果刻意隐瞒,很多客户并不知情。这就造成了负面消息比较多,综合这么多原因,所以为了迎合大众,大V也要唾弃了。

我们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生活成本:商业水电,其中水费相差不多,主要集中在电费上面,早几年电费比较乱,基本都在一块多,目前管控严格,在一块左右低的八毛多,而且由于不同燃气,用电量也会高一些。通不通燃气,对生活便利性上的影响我觉得并没有多大,燃气可以的用电也可以,主要是成本的区别,所以电费要比住宅同等情况下要多个一倍以上。

不能落户,40年产权的房子是不能落户的(个别城市或者地区可以),那也就没有学区,上学要房户一致。现在市面有少量公寓有学位,是一次性的,买公寓的客户要分清楚这个区别,所以要是想通过买套公寓落户这种方式来上学,是不行的。

土地年限40年,这个到期肯定可以续期,没什么好说的,无非是续期费用,也不会太高。


公寓的缺点很多,但是优点也极为突出,公寓单价总价非常低,有部分公寓的价格甚至只有周边住宅的三分之一,以合肥为例,20多万就能买一套公寓,像滨湖区的复式也只要五六十万。在房屋租赁市场上,公寓也很受年轻人欢迎,租金也是节节增高,我们可以自己上网搜一下附近的公寓出租价格,一套小公寓的租金可以比拟二室一厅或者三室一厅的价格。



所以预算不够买套小公寓来投资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至于是否合适买来自住,我觉得分为二种:一种是不差钱的,想买套小公寓过度一下,这个有钱任性随意,另一种很差钱的,这个话题比较沉重,如今的房价让太多人难以承受,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想留在这个城市,先有个安身之所才是最重要的,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很多专家大V考虑的层面就不在交不起住宅首付的人这里。结合自身实际最重要!上学等问题虽然不能落户,但是可以通过外来务工子女上学政策支持,这是题外话了,各入个人耳,冷暖自知!


综上所述,商业地产是适合做长线投资的,作为一个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是由于其复杂性,在楼盘的选择上要下更多的功夫,也需要更专业的角度。投资住宅也好,商业地产也好,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多样化投资才是最稳妥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