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父母爱的礼物,那么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如何进行引导和帮助才可以使他们更加优秀呢,让我带大家一起探索宝宝们的成长之路吧!

过年回家小聚,高中时的好朋友向我谈起了最近的生活,表示自己最后悔的事就是在家做全职妈妈。

加上生二胎的时间,她已经离开工作岗位5年了。

怀孕前,朋友也是公司的领导阶层,但丈夫的工资水平更高,本身家庭条件也好。大家觉得她上不上班都没什么影响,就劝她辞职在家带娃,这样才能不缺席家庭,给孩子最好的成长记忆。

朋友表示,刚开始当全职妈妈觉得还不错,到后来跟老公要家庭开支时,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因为每次都要被盘算账单,丈夫总问她怎么花了这么多。

不仅如此,在各种生活细节中,也感觉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低。

朋友表示:我每天累得像什么似的,却还要过这种手心向上的生活,为什么付出这么多,还是得不到基本的尊重呢?

案例:老公嫌弃全职妈妈配不上自己,被六桶水打脸

全职妈妈的这类辛酸生活中非常多见,在《超级育儿师》这档节目中,某期内容是一位带着三个孩子的全职妈妈求助。

她哽咽着说:我真的希望他能帮我分担一点,可不仅没分担,孩子生病或打架的时候,还要把全部责任都推到我身上,说是我照顾得不好。

面对这样的场面,节目现场的老公却表现得十分冷漠,对宝妈说道:“你控制点好吧?”

作为公司领导阶层的他,在对妻子说话时,也同样是这样一种领导口吻。话里话外俨然一种“我这么优秀的老公她配不上,在家带孩子这么轻松还抱怨”的感觉。

这位丈夫还跟育儿师表示,自己妻子的变化实在太大了,让他有些受不了。刚认识的时候,妻子是个利索干练的职场女性,但自从有了第一个孩子之后,就慢慢变得不懂事情了。

育儿师说妻子的这些变化都来自于你,却只得到了这位丈夫的不屑笑容。

不过,这位自以为是的丈夫,最后还是被育儿师的六桶水狠狠打脸。

将6桶水按照1~6分别编号,要求他以最快的方式把水桶从起点搬到终点。1号和2号水桶抱起来确实比较轻松,但从第3桶水开始水变多了,就有些吃力了。

此时育儿师还在旁边催促道:你为什么只拿了一桶水?你应该拿两个,快一点。

这位丈夫的表情非常不情愿,他想,为什么让人干活还这么理直气壮?但正在录制节目也不好发作,于是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扛下去。

到5号和6号水桶的时候,里面的水量基本都是满的,已经吃不消的丈夫还是在育儿师的鼓励下完成了任务。

育儿师告诉他:

如果说当全职妈妈照顾一个孩子还能吃得消,到最后三四桶水代表两个孩子,五六桶水代表三个孩子,照顾起来肯定是力不从心的。本身已经心力交瘁的宝妈,如果还要受到来自丈夫高高在上的指责和催促,为什么连孩子都照顾不好?为什么每天只知道抱怨?当然会情绪崩溃。

全职妈妈创造的价值高,得到的收获却最少

东京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柳传范之,按照市场的劳动价格,把全职妈妈每天所创造的价值计算出来,发现一个日本家庭主妇每年创造出的价值约为720万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则为42万元,完全相当于大公司中层管理者的工资水平。

举个简单的例子,全职妈妈不仅要当保姆,还是专职司机、月嫂,如果换算成工资的话,一个月怎么也在15,000以上。

但不仅没得到相应的回报,反而要在冒着与社会脱节的巨大风险下,遭遇家人和老公的嫌弃。

比如《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因为当全职妈妈逐渐与丈夫失去共同话题,最后被出轨。

韩剧《82年生的金智英》,更把这背后的心酸表现得细致入微,大众对女性为家庭牺牲看得太理所当然。

生了孩子,日夜颠倒地为家庭付出,没工资就罢了,甚至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试想谁能不崩溃?

老公的理解,才是给全职妈妈最大的安慰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意辞职在家做全职妈妈?哪怕她们赚的工资还不如请保姆花的钱多,因为不愿过辛勤付出、却被人嫌弃没有给家庭创造经济价值的生活。

从精明干练的职场女性,到满身怨气的家庭主妇。她们身上的这些变化,都是家人尤其是丈夫的不理解造成的。

家庭和孩子,身为家庭一员,大家都有责任,没有谁需要理所应当地承担所有义务。

希望大家都能看到全职宝妈的付出,并学会分担自己的那部分责任。你的尊重和理解,不仅会收获一个幸福美丽的妻子,也会收获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

上述这些只是一点心得和想法,让每个孩子都充满希望。我相信,只要我们做父母的能够注意方法,对孩子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生活自理能力及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调查,并做好了详细的记录,使我们就对孩子成长过程有了一个全面了解,就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不仅是一个身体健康,也是一个愉快、大胆、主动、自信、容入团体、不怕困难的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