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脱贫攻坚这一民生工程,要用心用情去和群众沟通交流,将群众的大事小事当作重要的事来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

这是50多岁的瓮安县人民法院驻瓮安县猴场镇马场坪村工作队原副队长敖洪康的真情表露,也是他在2017年11月奔赴脱贫攻坚一线开展扶贫工作时对院党组的庄重承诺。

马场坪村位于猴场镇北面,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10885亩,有34个村民组,1516户6024人,全村贫困人口225户847人,很多家庭无钱无技术,大多数劳动力在外务工。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自主脱贫、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不足。驻村工作队由多个单位部门的人组建,存在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凝聚力不强等问题。刚刚来到村里的敖洪康,看到这里的状况,感到责任重大。

到村大半个月,敖洪康与驻村工作队员走遍了全村所有贫困家庭,了解贫困户家庭状况,分析查找致贫原因,思考脱贫致富办法,与村支两委共同制定了“两化”措施。

与村支两委一起带领村民走向致富路

马场坪村人均耕地面积大,但群众基本依靠传统农业种植,产出收入较低且不稳定。敖洪康与村支两委把发展产业助民增收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落脚点,深入田间地头,摸清耕地分布、土壤结构等情况,积极请示上级部门,联系农工局、林业局等单位,邀请专家进村开展评估,最终探索出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大户+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

撸起袖子就开干,敖洪康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迅速召开村民小组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宣讲产业发展政策,邀请农业技术员、农学专家进村入组开展技术指导,激发群众的热情。集中发展太子参产业,壮大烤烟、水果、高笋等支撑产业,成立村民合作社,动员村民一起行动起来,他还亲自做起“销售员”,多方联系单位企业,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做群众眼中的“老大哥”

作为一名法院干警,敖洪康始终把维护和谐稳定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带领干警维护基层稳定,主动上门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为“脱贫”创造条件、赢得主动。群众看到敖洪康平易近人,都愿意主动调解矛盾纠纷,真心真意解决大家的难事,大家都主动找到工作队反映问题。

“你就不像个书记”,常常与敖洪康一起排查饮水、用电安全隐患,修理管道线路的工人这样说他。不管大事小事,敖洪康总是亲力亲为,与村民一起。

由于村里修路加之管道老化,好几个村民组都有群众反映家里停水,敖洪康便带着维护工人,逐户开展排查。刚一走进村民组,群众就热情的跟他打起招呼,他也热情的回应着,排查到一户农户家中停水后,与维护工人一起挖开、排查、修缮管道,驻村三年,他早已熟悉了这些操作,不到半小时,农户家的水就通了。

脚踏实地加油干,亲力亲为话发展

派驻扶贫干部敖洪康坚信脱贫绝不是脱一时之贫,而是要永远告别贫困。他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为群众想办法,出主意,亲自到田间地头指导群众种植,带动农民增收,带领群众脱贫,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增收问题,用实际行动创造实绩,做到真扶贫,实现真脱贫、稳脱贫。

工作巨细,苦中有乐

驻村工作非常的杂、乱、多,脱贫攻坚相关表册、资料、数据也非常的复杂,每一项都需要细致的去核对并适时更新,资料整理工作量巨大。作为副队长的敖洪康每天还需要处理各种表册、对接相关工作任务、传达上级指令、反馈和回复网格员提出的一些问题等,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加班加点成常态。工作中直接面对群众,事无大小都要操心,同样一件事在我们眼中是小事,对于老百姓而言就是大事,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酿成大错,引发矛盾纠纷。

三年来,在这种工作模式下为群众办成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村民们都看在眼里、好处拿在手里、乐在心里,每个村民都知道有困难找驻村工作队准没错。久而久之大家见到他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邀请他到家中坐坐,聊聊家常,他渐渐成为了村民的贴心人。看着村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腰包一天比一天鼓、敖洪康笑容一天比一天多,真是发自内心的为他们高兴。

顺利完成脱贫任务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坚持“智志双扶”,将“要我脱贫”转变成“我要脱贫”,三年的驻村生活,敖洪康始终支持帮助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使脱贫致富可持续、不返贫。马场坪村将在驻村工作队的带动下,牢记新使命,阔步新长征,决胜脱贫攻坚,加快乡村振兴,建设美好马场坪,为出彩千年古邑、红色瓮安谱写新篇章!

作者:李宏远 编辑:王登余、姜朝仁 编审:曾祥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