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三时三餐》系列开播,前前后后也已经拍摄九季了,评分全都在九分以上。

这期间还衍生出了好几个小节目,《去冰岛的三餐》、《三时四崽子》、还有即将提上日程的《去肯尼亚的三餐》,个个搞笑绝顶。

最近,新的一季终于回归了,一上线就是9.6分。

在各种新节目争抢出来的韩国综艺界,这节目一出场,还是能稳稳拿住全年龄段的同时段收视率第一,牛啊——

《三时三餐》

渔村篇第五季

最近几年,韩国流行起了各种各样的治愈系慢综艺,国内不少节目也从中借鉴了不少灵感。在这其中,《三时三餐》就堪称是这个潮流的先头引领者。

节目的主旨从第一季开始就很明确,也很简单。

让嘉宾离开城市,回归农村,用当地食材制作一日三餐。

新播出的渔村篇第五季,依旧是这样没有变。

关于节目嘉宾,罗pd这次出动了历代《三时三餐》中最黄金组合,车胜元、柳海真和孙浩俊。

为啥说他们是黄金组合呢?

大家应该知道韩国三大台每年年末,都会举行电视综艺颁奖礼吧。

但是傲娇的TVN竟然是十年办一次,也就是说自打TVN建台至今就只开了一次颁奖礼,在2016年。

本来TVN就是精品台,有那么那么多优秀节目,颁奖礼上自然是神仙打架。

但车胜元、柳海真和孙浩俊在2015年拍摄《三时三餐》渔村篇第一季,就拿到了节目大赏最高荣誉!

说起来好笑,《三时三餐》拍着拍着,这仨人里面最年轻的孙浩俊都从30岁长到了37岁,快变成大叔。

更心酸的是,都37了,wuli浩俊还只能当个工具人。

不仅要兼职生火小工,洗菜小工,还要掌握迅速捣蒜、口袋里装盐的技能。

看过节目的朋友应该记得,之前拍摄渔村篇的时候,是在一个叫做晚才岛的小岛上。

但这次,节目组找到了一个叫做竹窟岛的无人岛。

原因很暖心,主要是因为新冠肺炎的影响,害怕再次登岛会打扰晚才岛的居民。

竹窟岛很小,十一分钟即可绕岛一周。岛上本来也没几户人家,现在已经没有人居住。

车胜元等人住的一间屋头,就是之前人家不住空闲已久的老房子。

屋子一看就没有特地装修,身高188的车胜元抬头就碰屋顶,连腰都直不起来,但好在实用。

厨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小小的客厅,够三五好友围坐在一起唠嗑。

能睡的房间虽然不多,却刚刚好每人一个,要是有嘉宾到访,两人挤一间就行。

另外,这屋头还有个不得不说的大优点,人家可是间无敌海景房。

一转身就面朝大海,没有嘈杂的人群也没有灰蒙蒙的雾霾,只有春暖花开。

远离都市的喧嚣,这种地方最适合放空。不刷手机不玩电脑游戏,也不用出门社交。

每天思考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今天吃什么?

节目规定了要自给自足,在资源丰富的农村,实施起来不会很困难。

屋头外有一片自家的菜地,门前就是鱼儿游啊游的大海,还有迷你鸡舍里养了几只可爱的母鸡,每天咯咯咯下蛋。

曾经在T台上走秀的帅模特车胜元,来到村里就转身变成车婶。

一天天的蹲在不锈钢盆前面,不是腌泡菜就是煮大酱汤,各种调料都用的得心应手。

完全是贤惠本惠,厨艺娴熟得都可以出一本菜谱了。

总是在犯罪片里演坏大叔的柳海真,在这里变成了乖巧渔夫,每天忧心着给全家人补充蛋白质,反差萌十级。

又是上岩石去挖鲍鱼和螺,又是自己到崖壁边钓鱼放鱼笼,奔波的样子像极了在外挣钱养活全家的爸爸。

节目一开始,拍摄其实不是很顺利。

所有人刚上岛不久后,就开始下暴雨,车婶想做饭都没地方施展。

生火的灶台被雨水淋透,也不能出去捕鱼,大家只能靠吃大锅面还有土豆红薯过日子。

条件艰苦,但是人却很暖心。

虽然看起来很惨,他们却不会抱怨,反而苦中作乐,有能力把日子过得很从容很可爱。

得到了就珍惜,没有的话也就顺其自然,只有生活过得愉快才是最重要的。

下雨了,三个人就挤一挤蹲坐在黄土房的屋檐底下。

虽然面前就是一片大蒜地(味道应该很上头),但是远处的风景却棒呆,什么都不做看着就很美好。

偏偏这三个演员出身的男人还都很戏精。

不仅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挑起各种无厘头的话题,而且还有来有往。

动不动就要演起搞笑情景剧,吃个烤红薯也要摆出吃西餐的架势。

哪怕看到嘉宾千里迢迢来岛上做客,先要调皮地跑为上,想法子在平凡的生活里逗乐子。

第一个来岛的嘉宾是孔孝真欧尼。

她和车胜元、柳海真都是故交。

欧尼来了以后,让车胜元一家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显的穷困潦倒。

柳海真想着好歹该拿出一条鱼招待客人吧。

但残酷的现实却说,想吃鱼,那是不可能的。

任柳海真又是丢鱼笼又是在码头苦苦甩鱼竿,愣是没有一条鱼上钩。

最后他只收到了罗pd无情嘲讽:除了钓鱼,啥都擅长。

偏偏连鸡都不下蛋,结果最后一家子还是只能花样薅菜地里的菜,真是又惨又好笑哈哈。

第一天四个人围着吃一张煎饼,吃蔬菜拌面也只有一颗鸡蛋(给孔孝真半颗)。

第二天改吃豪华萝卜宴,酱油红烧萝卜搭配清淡萝卜汤,看得我都想挤出两滴泪。

可孔孝真却没有嫌弃,总是勤快又利落,说起话来朝气蓬勃。

车婶在一边做煎饼,可惜的说想给她吃更好的。

她坐在一旁啃昨天剩下的大土豆,自在得就像是在自己家玩儿一样。

孔孝真自己也说,如果是来拍摄,应该会觉得是工作,但是在这里根本没有这种想法。

因为整个家里的氛围是溢出屏幕的好,自然到不像是在拍节目。

在这里,嘉宾不需要有任何压力,大家相处起来说起话,真就像老朋友来自己乡下的家里放松叙叙旧。

柳海真曾经对她说,就这样在这里懵懵地呆着然后走吧,这样也很好啊。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海真叔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瞬间又拔高三米。

不非要为了节目表演出什么,真实地回归慢生活,体会每一顿饭的珍贵,感受每个瞬间的美好。

这就是这档节目的初衷啊!

我日常感慨,罗pd的心思到底有多细腻?

如果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做不出来这样能够抚慰人心的节目的。

辛辛苦苦做节目的罗pd,供养了不少国内综艺。最后,都有人戏称罗英石一个人养活了半个国内综艺市场。

这些综艺的制作者总是有着善于借鉴的眼睛和擅长复制粘贴的手速。可他们却没搞懂,罗pd拍真人秀的重点——

在于真实,而不是秀。

《三时三餐》拍摄到现在,节目组次次把嘉宾请回农村,就是为了拍摄村里的生活。

真实的农村是啥样子,节目里体现的就是啥样子。

每到一个村子里拍摄,节目组都会找到当地人真实住的房子。

从来不会专门去搞精装修,去搭个看似度假村一样的景,结果无人机一飞,发现只有这一户房子和村里的不一样。

嘉宾来到农村,也是真的融入到了当地的生活。

自己养羊产奶,养鸡下蛋,养个小狗小猫当宠物。

最可爱的是每一只小动物都有专门的名字,连鸡和鹌鹑都不放过。

那个叫做玛提尔达,天天飞出鸡笼自由奔跑的鸡我至今印象深刻。

而且他们也要自己种地种菜种水果,完成真正的自给自足。

我记得李瑞镇和玉泽演拍摄旌善篇的时候,为了吃哈密瓜、柠檬专门找人搭了塑料大棚。

后来为了吃几斤肉,又化身种地老农,开着小拖拉机给几亩地翻土,又把玉米种子一颗一颗种下去,接着拔杂草,一颗一颗收玉米,最后卖到农协去。

有意思的是,当时他们还实行劳动力股份制,谁干的多就能用谁的名字命名,比如柠檬大棚是池城的,玉米地是朴信惠的。

整个节目拍摄真的很辛苦,但这就是真实的当地农村,毫不做作,毫无掩饰。

罗pd要的就是百分百的真实感,接地气,让人看着有亲近感,而不是摆样子。

我想这就是这档节目长久以来受欢迎的原因,不是因为请了哪些大牌明星流量嘉宾,而是因为这档节目本身让人觉得有人情味。

它虽然记录了真实的平淡生活,但却有了不同的细腻视角。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节目真的很治愈,能让人看完以后发现,原来自己的生活里也有这么多被忽视的美好。

相关文章